去年冬天,一個朋友跑來找我喝酒聊天。喝著喝著,就開始訴苦:眼看奔四的年齡了,目前的工作看升職加薪的可能,自己同學、朋友中看起來混的都比自己好:有錢有時間。總之是心里落差大,當年學習還不如我,現在混的比我好,情何以堪!朋友的房子買了,2套房都有貸款,十萬左右的車子,兩個女兒。父母還能下地勞作。這已經可以說是比較順利的人生了,仍然有這樣那樣的煩惱。
說實話,我也很有些感觸,同樣都是從農村出來的人,家庭情況可想而知,到了目前的年齡正式不上不下的尷尬時期:年輕人們越來越快的掙錢速度,緊追在后;前輩們都已經功成名就,可以考慮身后名了。上有老下有小,但往往都是沒有實現所謂的財務自由,迷茫無助得很。
當天晚上喝的有點大,兩人發了一通感慨,東扯西扯得議論了一通生財之道就各自回家洗洗睡了。時間過去了2個月,兩個人都沒有計劃和實際行動,偶爾坐下倆聊天就感嘆沒有前景,收入少。縱使經歷公司的一些調整,但是也沒有什么大變化。
一年之后,我們再坐在一起,幾乎還是老樣子,相互感慨,吐槽。
晚上靜靜坐下來的時候,我仔細考慮了這件事——這么長時間,這幾次吐槽感慨,但我們都沒有采取行動,是什么意思呢?
A 只想吐槽,發發牢騷,以此為渠道發泄一下,內心并沒有真正想改變的欲望?
B ?心里猶豫不覺,想改變,又害怕改變?
C ?想改變, 等待機會來臨?
D ?想改變,但不知道如何主動行動?
可能性我認為大約不出以上四個。面對這樣的年齡和職業狀況,我們只能無助的困惑在原地嗎?有沒有破局的辦法呢?
有!首先我們要確實堅定自己改編的心意。內心的猶豫才是行動的內因,這才能推動采取積極行動。
1、要想有所收獲,必須改變目前的情況——目前的狀況已經實踐證明了達不到自己的目標:賺錢,獲取財物自由。
2、要改變,就必然有得失,你需要仔細衡量自己的得失變化。認為值得的就采取行動,否則還是死心塌地干自己的老本行,掙穩定的工資好了。
3、做什么怎么做?這樣的問題不可能有一個標準答案,就像對得失各自衡量一樣,你還是需要對自己的工作現狀作出估計,對改變的后果、后續變化作估計——改變只是一個開頭,后面要做的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4、創業兼職還是換一份高薪工作?
a 做兼職,在正常工作之外,需要額外付出更大更多的時間,精力甚至健康。你是否有特長能用上?是否有競爭力?現在工作時間能否允許
b 創業,有沒有合格的團隊和合適的項目,比目前工作時間更長,更操心,不但需要投入資金,并且可能需要能撐過比較長的無收入時期。
c 換工作,相對簡單。根據自身的行業現況和自己的積累,可以輕易的衡量出自己能拿到的薪資。但要注意的是,通常的職位,年齡越大往往跳槽越不容易被接受。
總的來說,對于年齡大的職場人士,不滿意與現況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日常抱怨吐槽也常見。但真正能從心動到意動并轉化成行動的并不多見。可以說,**行動**起來才是唯一的出路,不論要想法如何,再謹慎衡量之后必須采取行動才能改變現況——嘴炮,只是嘴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