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好像一位魔術師
它的光線所及之處
萬物都頓生光輝
就連平凡卑賤的東西
在它的親吻下也有了魅力”
這首靈動的小詩,出現在曾明老師所做的厚厚一沓自然筆記中的某一頁。
這些傳說中很美的自然筆記,今天終于得以一見。
曾明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房前屋后觀察植物,體味小花的形狀、生長的狀態。不用非得去植物園或風景區,身邊的一切,哪怕再不起眼,都是可以細細觀察的對象。
現在,輪到孩子們自己動手了。曾明老師告訴孩子們,不用急于下筆,先用心去感受。
看看彼此的杰作
同一株植物,不同季節的樣子; 同一窩雞,每天打鳴的規律; 房檐上的一窩燕子,是否又添了新成員; 家里的小白狗,每一日的生活趣事。。。從記錄美,到發現其中的規律、變化。每個人都可以是自然筆記的作者,每個人在創作自然筆記時,既是畫家,又是詩人,同時也是一個科學家。
做完自然筆記,我們去羊圈走走,為四年級的動物版塊做一個鋪墊。
從羊圈出來,我們參觀了一座古民居。三年級除了農耕,還有建筑版塊,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以前的房子和現代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樣。
看完羊和古民居,要下地干活了。今天的農活是收毛豆,鐮刀的使用,已越來越嫻熟。
一邊摘豆子,走南闖北的麥子老師一邊給孩子們講西北的羊和剛才看到的羊有什么不同。我們從不同地區的氣候聊到人們生活方式的差異。孩子們別著急,四年級的本地地理版塊和五年級的中國地理版塊,有更多的秘密等待著你們去發現。
下午,照例是烹飪的時光。我們在歸真園的最后一道美食制作,是干糕——由糙米粉、花生碎、蜂蜜、菜籽油、水壓制而成。
原來喵以為,烹飪嘛,在哪里都差不多。農耕五天后才發現,同樣是做食物,在食物的來源地做和在充滿著現代化設備的家庭廚房里做,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這幾天,我們在院子里摘鮮嫩的地瓜葉、從門前割下大胖絲瓜、一起磨米粉做點心。。。食物的樂趣、農耕的樂趣,或許正在于此——我們參與了彼此的生命,我見證了你的播種、育苗、生長、收獲; 而你經由我,完成了自己的一生,又重歸于大地。我是你的一部分,你也是我的一部分,我們一起,在這片土地上,經歷著這一世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