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
這是人的危機意識,當意識到“短缺”時就會產出“購買/占有”的行動。
促銷中經常會使用“限時、限量、限購、限人”等設計活動。
好奇:
這是人進化的本能,好奇可以驅動人學習,模仿等行為,好奇屬于偏感性的行為,隨著年齡增長經驗的積累會逐漸弱化。
“好奇”應用的非常多,教育行業,營銷中聚集人氣,甚至公司變革等。
放大:
這是人的安全本能,即使現在社會中的人已滿足了其物質需求,這一本能也沒有退化,因為任何事物經過人為的描述放大之后,會給他自己莫名的安全感。
相同價值的禮品體積大的會感覺更好(正是如此,很多禮品會有夸大的包裝),眾多東西放在一起就更有吸引力,對別人講述事情會略微夸大(因自己是親歷者所以放大事件會顯示自己更強大)等。
共鳴:
這是群體劃分的標簽功能,社會大群體中會分很多亞群體,小群體,而人會根據共鳴來選擇自己的群體,產生共鳴的人通常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即“我們是一類人”。
“共鳴”在社交(例如:社交中講故事是常用的“共鳴”識別行為,如果這個故事無法引發你的“共鳴”那么你們就不是一類人了)、公關、營銷活動中品牌樹立具有很廣的應用。
崇拜:
這是人進化的本能,崇拜都是向往比自己強的人,希望通過學習、模仿進化為強者,崇拜與經驗關系不大,沒有年齡限制,本質驅動更野蠻,甚至會產生沖動反應。
目前熱度持續高漲的明星、網紅、富豪等崇拜行為均是一個本能驅動,所以應用非常廣泛,特別在營銷領域。
幾個意識程式應用實例這樣更能便于理解,舉例是5-point營銷實踐中磁石點的幾個常用原則。
何為“意識程式”?
●“意識”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如果以“行為”作為結果,用行為鏈來分析產生行為的過程,“意識”是直接影響人行為舉止的關鍵一環,以下是幾個主要維度的行為鏈:
①思維→②意識→③行為
①情境→②意識→③行為
①激發點→②意識→③行為
人從嬰兒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意識也不斷進化,對于個體人意識也是動態的過程,雖然意識是動態的、流動的、進化的,但與意識對應的情境是靜態的,而且不同情境中產生的意識反應是有規律可尋的,這也為研究人的行為甚至影響人的行為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社會環境是不斷進化與發展的,作為社會化的人,為更有效、更高效的適應動態社會則把頻次高,結果相對穩定的,環節相對固定的“行為”模式化,相當于一個“行為預案”,意識則是預案啟動的決策機制,思維則是預案設計的基本規則。
●意識程式是以意識為核心,研究不同思維、情境、激發點下意識對人行為的影響,作為企劃人技能、行動、心智三維度知行體系中“心智”維度的最重要實踐方法論之一(另一個方法論是思維矩陣與奇點),意識程式可預知、影響行為,因此應用極廣。
▲
——意識程式公式——
●為了便于研究與實踐應用,我把“意識程式”簡化為以下公式:
●思維是動態的、進化的與意識是相互融合與促進的,涉及到行為模式設計屬于意識程式高階研究;情境是相對靜態穩定的環境,可重現,可營造;激發點是某個行為模式啟動的觸發點(例如:口渴會觸發喝水行為)。
意識分為被動意識、主動意識兩部分,其中意識內容動態,變化,流動的過程則為意識流。重塑情境很難完全符合產生意識人當時的完全一樣的環境,只能重現情境的主要方面、主要元素和激發點。
▲
——意識程式主要原則——
●本篇為了讓“意識程式”更容易理解與應用,我們討論程式中“意識”方面更偏重“被動意識”以及“被動意識”對“主動意識”影響方面。
權重排序:
當某一個情境產生了多個意識,權重高的“意識”會優先影響“行動”。
因思維模式會影響權重排序規則所以權重排序會后續在思維矩陣中展開。
自發反應:
當某一個情境或激發點引發“意識”,這個“意識”如果是自發反應那么會馬上產生“行動”,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例如:如遇到難聞氣味,會立即產生捂鼻的行動,至于判斷捂鼻行為是否合理則被忽略或滯后;營銷中“痛點”利用則是利用自發反應機理。
沖動反應:
當某個情境或激發點產生“強意識”,那么會馬上產生相應的“行動”,這個“行動”即使理性思考也很難控制。
例如:人做過很多不良行為之后都會后悔,但再次犯錯概率仍然很高就是因為“沖動反應”;營銷中“爽點”利用則是利用“沖動反應”機理。
▲
●“意識程式”是一個龐大的意識實踐論,我后續文章中以系列專題方式給大家講解應用并會在“企劃人公社”中進行常態交流,幫助更多企劃人掌握這一實踐方法論(“意識程式”是企劃人心智修煉核心理論之一)。
︿
分享共快樂,如本篇對你有益,歡迎分享
全國企劃人唯一微信公眾號ID:mind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