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羅列事實(7月24日-7月30日)
制定18項計劃(其中計劃外3項),完成13項,達成率72%。
第一優先級4項,進度達成88%。
二、從事實中找優缺點
1、優點:
以輸出為導向完成5個幕布筆記
1)教師勝任素質體系
https://mubu.com/doc/o5fXLFWAr
2)教師培訓日程詳細安排(未全部完成)
https://mubu.com/doc/bSDeJQb8r
3)3個課程學習梳理
https://mubu.com/doc/a9tB2eXmr
2、缺點(突出):
教師成長培訓方案未按照預期完成
老教師成長業務流程未完成
三、找原因
1、優點原因(完成5個幕布筆記)
1)想法:
如果我要學了新課程,我就要使用幕布把它們整理出來。
2)假設:
---以輸出為導向的心理表征
--投放資源合理:早上5點10分起床學習并整理;晚上聽直播課時,邊聽邊整理;上下班聽錄音,聽完就整理。
3)原則:高效學習的五導向之一(目標導向、架構導向、輸出導向、高效導向、表征導向)
4)原則假設:系統思維,輸出也是輸入,輸入也是輸出。
2、缺點原因(教師成長培訓方案未按照預期完成;老教師成長業務流程未完成)
初始目標
最初的期待1:完成8月份教師成長培訓方案(PORT)
最初的期待2:老教師成長業務流程。
最初的想法:原來是沒有期待2的;后來核算時間后,發現有盈余,于是增加了期待2.
考慮因素1)當時考慮了什么因素?
時間因素、專業能力因素。
2)現在看這些因素合理嗎?
不合理;周一計劃的事情到周二才完成;周一上午計劃的事情被計劃外的事情耽誤。
3)有沒有遺漏?
有;“要事第一”原則的堅守;對日程的尊重。
假設模型
1)我當時為什么會這樣考慮?
--沒有認識到教師培訓是一個組織目標,不是個人目標,需要考慮和協同的要素有很多。
--在制定計劃時,沒有把這件事要做到什么樣的標準徹底想清楚。
--沒有考慮風險以及制定風險防范機制。
2)各種因素中,哪個條件發生變化,結果可能不一樣?--“要事第一和尊重日程”2個原則發生變化,結果可能不一樣。
差距歸因1)最后的結果和我的預期之間有什么差距?
期待:做出一個培訓方案和業務流程。
實際:培訓方案的“日程詳細安排”部分完成了1/3;業務流程只確定了模塊。
2)為什么?
--完成方案的標準沒有想清楚。
--沒有做到“要事第一”。
四、對不好的進行改進
1、問題:
期待1)
教師成長培訓方案在推進過程中,發現需要考慮到事情越來越多;原來只是要做一個PORT,后來發現需要更新教師勝任素質體系,任務排程需要的細節很多,這是一個組織目標需要協同的因素很多。
期待2)
期待1)占用上周大部分時間,期待2)時間資源不夠。
2、關鍵點:
目標定位不清楚、做事標準不清楚、做事太多。
3、解決方案:
修訂培訓方案,重新確立定位和標準;一周只完成一件組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