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大哥的Q型驅動課程,真的讓我受益匪淺。看了潮東學友的學習總結,又一次幫助我進行復盤。復盤的本事,還是潮東厲害,我就不再贅述了。今天我想談談自己如何將Q型驅動運用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幫助我的伙伴改善自己的現狀。
M是公司一個大區的運營總監,前不久剛剛接受過我的DISC的培訓。培訓結束后,她非常認真地與我探討DISC的運用。我為她進行了一次測試,發現她的D值最低,這對于她的崗位來說很不正常。于是我問她:“你現在是不是感到很迷茫?”她愣了一下,低頭沉思片刻,點了點頭。我覺得這是運用Q型驅動的好機會,邀請她做半個小時的面談。
我在白板上寫了四個問題:
1、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
2、為什么喜歡/不喜歡?
3、目前的工作狀態如何?
4、你是如何解決你所提到的困難的?
她看了看,開始回答我的問題。
M:“我不知道喜歡還是不喜歡。老板的火氣太大了,我覺得無論做得如何,都會挨罵,我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
我:“你在公司工作6年了,之前你是什么狀態呢?”
M:“我最開始是做自由職業的,很開心,但是家人非要我找個穩定點的工作,于是到了現在的公司。最開始公司很小,一切都是剛起步,老板也只是有個創業的大概構想,所以什么事情都放手讓我們去做。那時候我真的廢寢忘食,我母親都說我在家聊天的時候三句話離不開工作。”
我:“那時候開心嗎?”
M:“雖然很累,但是很開心。”
我:“為什么呢?”
M沉思片刻:“我覺得是沒有什么束縛,老板允許我們做,哪怕做錯了都可以。而且那時候老板也不像現在這么苛刻,他很樂于教我們。”
我:“現在呢?”
M:“現在太累了。我覺得有做不完的事情,并且我感覺自己跟不上公司的發展。老板有時候帶我去見投資人,我發現他們在聊天的過程中,有很多東西我聽不懂。而且現在老板忙了,我工作結果沒到他的預期,他就會罵,但是也不教我如何做。”
我:“你現在最大的障礙是什么呢?”
M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說工作上的困難,而是沉思了一下:“現在我成家了,我老公每天都會打電話問我回不回去吃飯。我父母也會問我什么時候回去看看。”,她突然眼淚流了出來,“我外婆剛剛去世,我都沒有好好陪過她……”
我安靜地看著她,讓她平復一下情緒,又問道:“你為什么會那么忙?”
M:“我現在工作事情很多,團隊成員的能力不足,我要親力親為做許多事。每件事我都想做100分,但是事情太多,我沒那么多精力,有的只能完成70分。老板看到了,又得批評我。我感到很受挫。”
我:“老板發火的時候,你什么感受?”
M:“沒有信心。如果他對別人發火,我又會很覺得他很可憐,他睡眠太少了,身體肯定會出問題。”
我:“你前面提到工作太多,下屬能力不足。你試過什么方式加速他們的成長嗎?”
M:“沒有。”
我:“你現在把部門工作的百分之多少交給下屬,多少自己在承擔?”
M:“30%放下去了。”
我把我們之間的對話做了匯總,又寫在白板上:
1、之前自由工作的時候,我很快樂;
2、我對每件事都想做到100%,但實際只能做到70%;
3、我70%的工作成果換來的是老板的不滿意;
4、因為工作太多,我失去了與生活的平衡,家人對我、我對我自己也不滿意;
5、我把工作任務的70%都背在了自己身上,而我沒有采取任何方式幫助下屬成長;
6、我沒有時間學習,我都沒法聽懂老板與投資人之間的對話。
我:“這些都是我從你的表達中聽到的事實,你確定嗎?”
M:“是的。”
我:“你從中看到了什么?”
M思索。
我:“我看到的是一個工作和生活上一團糟,陷入了泥沼中又無法自拔的人。”
M點點頭,仍是困惑和思索。
我:“你抱怨的是老板脾氣太大、下屬能力不足、工作任務太重,這些都是環境。同意嗎?”
M:“是的。”
我:“如果你改變不了這些環境,你應該看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夠。你在對話中表達的是,管理能力不足、學習能力不足、調適能力不足。”
M:“是的。”
我:“但是你有改善這些問題的意愿,否則你不會與我做這樣的溝通。”
M:“是的。”
我:“如果你可以做到將70%的工作任務分配給下屬,你只做30%。其余精力用于指導和幫助下屬完成工作。一年之內,會發生什么?”
M笑了:“前期我會很累,后期我會很爽。”
我:“能不能給我一些畫面,當這些問題改善了之后,你會看到什么樣的情景?”
M:“我輕松了很多。我有時間去看書、聽課,有時間陪家人了。”
我:“畫面,請給我畫面。”
M:“就像今天這么好的太陽,我可以坐在休息區的沙發上,曬著太陽,看半小時書。下屬會來給我匯報工作的進度,我比較滿意,再讓他們在一些點上做得更好一點。”
我:“這樣的感受如何?”
M:“我夢寐以求的。”
我:“為了這樣的畫面,現在我們要做哪些事呢?”
M:“我有點沒頭緒。”
我:“是否可以把現在的工作任務列出一個清單,再召集下屬們開一個會,分工下去?”
M:“不行,交給他們我不放心。”
我:“你不信任你的下屬,下屬如何為你分憂?你自己做也才70分,他們哪怕只做到50分,你也只需再做20分就可以維持現狀。你覺得呢?”
M:“好,我很快就做!”
我:“給我一個準確的時間,什么時候開這個會?”
M:“過年前。”
我:“好,不介意我在放假前去問問你的下屬,是否領到了工作任務吧?”
M:“好的。”
我:“別忘了你的學習,你要看書。”
M:“我從來都不喜歡看白紙黑字。”
我:“每天看書半小時,可以嗎?”
M:“好的,我試試。”
我:“給自己排一個計劃,過年的時候就開始,每天半小時閱讀,怎么樣?”
M:“好的。”
我:“那么過完年回來,我會問你看了什么書,進展如何?”
M:“好的。我就現在從分配工作任務和看書開始做起。”
我:“沒錯。如果有什么難點,隨時和我溝通。”
通過這次對話,我真的感到為我的伙伴提供了幫助,發現在了現狀中最大的障礙是管理能力不足,背的“猴子”太多,導致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沒有精力學習,并進入了惡性循環。她在改變現狀方面有意識,但不明確,因此無從下手,陷入迷茫,加之老板的壓力,D值極低也在情理之中。借助深層次的聆聽,我更加清晰地“聽到”對方心里真實的想法,對方也能在訴說中整理思路,找到自己的線索。樹立愿景,尋找畫面,是再一次啟程的源動力。而愿景與現狀的差距,描繪出了達到目標的路線圖。
剩下的,就是執行力了。
傅顯 記錄于2017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