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注:本人參與#漫步青春#征文活動,作者:周潔,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布。
駐足——師大
驚嘆于莊嚴氣派的田家炳樓,欣賞于古風蔚然的圖書館,流連于波光粼粼的荷園九曲橋下……駐足于陶行知雕塑前,撫冉冉新生柳,聞瑯瑯讀書聲。駐足師大,學仁義禮智信,聞宮商角徵羽。好生幸運,能駐足于此!
似水年華猶重現,感恩熱血育英才。
駐足師大蔚為壯觀的校門口,那斑駁的墻壁帶我重現九十年前她新生時的模樣。1928年,這所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在安慶市新生,名為省立安徽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成建坐落于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之稱的蕪湖。后又經歷安徽師范學院、合肥師范學院、皖南大學、安徽工農大學等幾個辦學階段。1972年正式定名為安徽師范大學,并由郭沫若題寫校名。2005年,蕪湖師范專科學校整體并入我校。90年來,一路花香,一路芬芳,這所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的靈地先后匯聚劉文典、周建人、郁達夫、朱光潛、楊亮功、丁緒賢、許杰等大批知名專家學者、社會賢達于菱湖之畔、鏡湖之濱。經一代代師大人的潛心耕耘、言傳身教,砥礪出“厚重樸實、至善至遠、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師大精神,積淀出“嚴謹治學、敬業奉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師大教風,培育出“勤學慎思、質樸謙遜、知行合一、求實求新”的師大學風,凝練出“厚德、重教、博學、篤行”的師大校訓。春華秋實,桃李芬芳,累計為國家培養高等專門人才20萬余名。
悠悠時間軸,巍巍師大路。好生幸運,駐足于此,遇見——底蘊深厚的師大!
丹心譜就成功曲,朱墨繪得人生路。
初次離家,滿懷依戀與不舍,駐足花津河畔獨自悵然若失,她借海子之口安慰我:“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道”;遭遇低谷期,難衡成功與失敗,她借季羨林之口教導我:“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片片詩情,點點詩意”;放松懈怠,難找往昔拼搏之勇,她借楊絳之口鼓舞我:“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莫過于經過一番努力之后,所有東西正慢慢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她以她寬廣的胸懷接受我的幼稚與懵懂,她以她博大的見識帶我暢游書海,她以她溫柔的口吻教我學做真人……駐足師大,不覺漸漸依戀上了這片沃土,讓我學會獨立,學會勇敢,學會前進。
重溫她走過的歷史隧道,我懂得成長本就是一個孤立無援的過程,必須得學會獨當一面;感嘆她一路的厚積薄發,我學得與其熱鬧著引人奪目,不如趨向做個真實自然、不張揚、不虛飾的人,心有所定,只是專注做事;展望她的美好藍圖,我期待靜心沉氣,盛裝以待,總有欣喜。偶爾停下腳步,細細品味,我發現,短短一年多的師大生活是種律動,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其中,需要用心才能體味出來。
樂教滋嫩李,是師亦是友。好生幸運,駐足于此——遇見循循善誘的師大!
春滿乾坤凌云志,厚德載物攜夢行。
鮮艷的花朵,蔥郁的樹木,生長于此,點綴優美綠色校園;林立的教學樓,寬闊的運動場,建造于此,見證奮勇爭先時刻;如畫的赭山,恬靜的花津,依附于此,彰顯錦繡杰地雄風。九十載風雨兼程,九十載同舟共濟,九十載發展壯大,九十載風華正茂。駐足校史館,回顧師大繪制的九十華章,我深感驕傲。無論駐足此地,滿懷抱負,還是此去經年,依舊祝福。
春華承秋實,桃李慶校誕。好生幸運,駐足于此——遇見熠熠生輝的師大!
一種緣分,駐足師大;一種幸運,成長師大;一種驕傲,期待師大……在為青春理想奮斗的路上,請不要忘了駐足稍歇,你可以小憩于花津圖書館里,看風吹柳舞,望云卷云舒;也可以稍停于小亭長廊,聽瑯瑯書聲,問鳥語花香;還可以坐在情人坡上,回首往昔的點滴瑣碎,展望即將的將生未生。攜夢起航,愿你我擁有并珍藏這份駐足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