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讀《皮囊》亦是讀人心
? ? ?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于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
----馬塞爾·普魯斯特
? ? ?讀完《皮囊》,意猶未盡。書里表現了很多生而為人的想法,我想這是能引起共鳴的原因吧。值得停下腳步慢慢品味的地方太多,以至于寫下的文字可能遠遠不足所思所想。
? ? 也很欣賞劉德華給蔡崇達寫下的序文中的一段話:視人生無常曰正常,或許是頓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關己的距離,自我保護; 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凡麈俗世,誰不是普通人?......實則正如劉所說,《皮囊》給人以啟發,如一盞明燈。
? ? ?皮囊之下,是阿太的倔強與豁達,是母親的堅定與不可言說的對丈夫的深情。
? ? ?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
? ? ? 阿太很少哭泣,她的倔強是骨子里的硬氣,做菜時由于太過用力切斷了手指仍然不以為意,從來不見她哭泣,可能就那一次,92歲的她兀自爬樓梯補漏因而摔倒,見自己再也不能倔強地自由行走了,才放聲哭泣。“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簡單又樸素的道理,想做成事情的人,上天當然會給予一些磨難,苦心志,勞筋骨,動心忍性。昨天看到何老師說的一段話,很有感觸:世界真的是平衡的,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一如黑狗達的母親,在他父親偏癱時,整個家的擔子落在了母親身上,不是沒想過一了百了,可是“人在這世上還沒還清債怎么能走呢?”不僅要活下去,還要活的有尊嚴,要讓別人看到這個家由父親帶起來是多完整與體面。這就是她為什么一再要求建房子的原因。她從未說出口的愛,對于父親的深情,卻貫穿了全書。
? ? ? 皮囊之下,是文展性格的缺陷留下的悲哀,是對張美麗在時代和落后的大環境中依然未能得到認可的憐惜,是兩個阿小對運命的不知把握年少輕狂,是厚樸對幻想過于狂熱癡迷最后的悲劇收尾。
? ? ? ? 【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
? ? ?年紀尚小的文展卻對自己人生的規劃異常清晰,讓黑狗達敬畏,也讓人反感。文展最終未能如愿扎根大城市,和他的人格缺陷存在很大關系。可以把與孩子們的游戲當作自己成功的墊腳石,孩子們那樣純真的眼睛里不會知道這種陰謀,這樣的人格,注定在以后的許多事情中都希望有利可圖,是肯定會失去人心的;他的過于世故,被他當作立足于世的砝碼,他的這份過于成熟,顯然是自欺欺人,失去他人的真心。
【我常對朋友說,理解是對他人最大的善舉。當你坐在一個人面前,聽他開口說話,看得到各種復雜、精密的境況和命運,如何最終雕刻出這樣的性格、思想、做法、長相,這才是理解。而有了這樣的眼鏡,你才算真正“看見”那個人,也才會發覺,這世界最美的風景,是一個個活出各自模樣和體系的人。】
? ? ? 張美麗是美麗的,然而卻一直被世人誤解。“她終究是個小鎮姑娘,不然也不會選擇自殺”有人這樣說。就像阮玲玉,美人死于流言蜚語。不管是不是小鎮姑娘,都難以經受周圍所有人的誤解,無論做什么,都可以被人曲解,是非顛倒,人言可畏。從未有人真正理解她,或許有,也只是她的前夫,其他人,只看得到浮華的外表,揣測燈火闌珊處的骯臟與齷齪。
【然而生活必須繼續,就像是個話劇演員,我必須在中場休息時間結束后,繼續扮演起在現實生活中苦苦爭取來的角色。】
? ? ? ? 和香港阿小真正在香港見面的那個晚上,當時我們坐在車里,只覺得耳畔的風吹過,像是催我回憶起這些年來的種種,那種感覺真的很恍惚,不知悲喜。家鄉的阿小有了妻兒和房子,有著一份打漁的營生,香港阿小應該是有著讓人羨慕的未來,就像當年家鄉所有的孩子看他的眼光一樣,羨慕,渴望,畏懼。世事變遷,香港這個城市,不僅住著中環令人艷羨的富人,還有著白天搭乘幾個小時地鐵上班的窮人,這里的一切在外人看來,冠上香港的名字,就仿佛很美好,然而,個中滋味,只有城中人能體會。一個城市經濟越發展,包容性就越強,貧富差距可謂是越大了。
【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熱,而是務實的、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
? ?“夢想原來是卑微的執著。”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停了停,厚樸是個天真的孩子,他只是不知道該用何種方式來表達他內心對于這世界的熱愛。厚樸愛的這個世界,可能是他從未去真正了解的世界,它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現世安好,它時常露出丑陋的一面讓人脊背發涼。李開復曾在《寫給親愛的女孩》中寫道:愛世界不是在象牙塔中大喊著我愛著世界,而是在看過了人情冷暖,經歷了驚濤駭浪,還能說出這樣的話。厚樸的遭遇,還是沒能讓我看到務虛的人生可以得到想象中的世界的認可。反而,在沒有特別優越的條件下,每一步的務實,每一天的小期待,相信最終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景觀,至少是自己喜歡的景觀;黑狗達的人生精于每步的計算,因為輸不起。即使靜宜那么美好,家境那么優越,他依然選擇放棄,不是說他多么清高,而是多年來的不易讓他明白靠自己爭取來的東西,才最堅固。他有他的夢想,沒有很高尚,無非就是讓家人過的好一點,看看外面的世界。
【偌大的城市,充滿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鐵擁擠的人群里,我總會覺得自己要被吞噬,覺得人怎么都這么渺小。而在小鎮,每個人都那么復雜而有生趣,覺得人才像人。在一段時間里,我覺得這個城市里的很多人都長得像螞蟻:巨大的腦袋裝著一個個龐大的夢想,用和這個夢想不匹配的瘦小身軀扛著,到處奔走在一個個嘗試里。而我也在不自覺中成了其中一員。】
? ? ?最終落筆處還是提到了自己。作為“北漂”中已經能在北京扎根的黑狗達來說,這些年的感受已經能累積成故事講給別人聽。最后一晚離開北京,和李大人在席間談話,苦惱于自從父親逝世以來仿佛沒了動力,李大人說,“你從未想過如何生活,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寥寥數言,道盡了悲喜,我想,直至現在黑狗達才可以好好考慮怎么享受生活了吧,之前,仿佛只有拼命往前沖,給自己的人生做好精確的計算,不差毫厘。家庭的重擔,毫無背景,若想立足于這個“馬太效應”的世界,如何能從一開始就享受生活,這是悲哀也是必然。
? ? 【我期待自己要活得更真實也更誠實,要更接受甚至喜歡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歡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處理、欣賞各種欲求,各種人性的丑陋與美妙,找到和它們相處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這一路看到的風景,最終能全部用審美的筆觸表達出來。 】
? ? ? ?我相信,只要是努力生活的人,終會找到與世界相處的方式,找到欣賞它們的最好方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