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雨夏晨
1.
再讀《小王子》時,我心疼用四根刺作為保護傘,抵御這個世界的玫瑰。
多少大人們在面對感情時活成了《小王子》里的玫瑰,又有多少大人們像小王子一樣桎梏在玫瑰塑造的圍城里。
《小王子》里,嬌艷美麗的玫瑰告訴小王子,自己是宇宙中僅有的一種花,無時無刻不在同小王子肆意張揚著她的任性虛榮與表里不一,只為了博取小王子的關心。
年輕的小王子不懂得怎樣周旋于玫瑰花的身旁,不懂得如何去愛護和回應她的玫瑰,最終一身疲倦,帶著孤勇選擇了“逃離”星球。
我們在小王子眼中的大人啊,大概都覺得:玫瑰花給予小王子的愛太壓抑,不懂得適當的收斂和溫柔。
可是我們都忘了,她曾經是一個多么高傲的玫瑰,她從不愿意讓小王子看到自己哭泣。
在感情上,她就是一個自私且笨拙的玫瑰。她以為,自己所表現的一切只有小王子懂得,可小王子太年輕,對她的玫瑰種種表現愈發失望。玫瑰和小王子,始終不能永遠彼此遷就。
后來,小王子周游各個星球,才開始想念那朵自己曾精心呵護的玫瑰,她的不完美和獨一性,是小王子心口一顆無可取代的朱砂,才有了后來小王子的念念不忘。
盡管在旅途中他遇到了喜歡自己的狐貍,他懇請小王子“馴養”自己。小王子由此開始了解所謂的馴養就是建立某種聯系、彼此羈絆,成為彼此的唯一。
可小王子在那一刻,腦海里浮現的是自己過去日日夜夜用心照料的玫瑰,小王子拒絕了,他只想“馴養”自己的玫瑰花。
哪怕后來的小王子遇到地球上有成千上萬的玫瑰,始終不及那一朵他那高傲美麗的玫瑰。
因為啊,他們曾彼此需要,彼此陪伴。
后來的小王子說道:“我那時什么也不懂!我應該根據她的行為,而不是根據她的話來判斷她。她香氣四溢,讓我的生活更加芬芳多彩,我真不該離開她的,我早該猜到,在她那可笑的伎倆后面是繾綣柔情啊。花朵是如此的天真無邪!可是,我畢竟是太年輕了,不知該如何去愛她。”
那時的他們都不夠完美,不懂得如何去經營那份美好的感情,不懂得為對方改變。
如果小王子和玫瑰花都能用心去為對方考慮,是不是這本童話書的結局就不一樣了呢?
2.
一個能夠自由選擇的靈魂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物質財富,一個只能接受別人施舍的人,內心不可能有尊嚴和能量。
十七八的年紀,我們會遇到那個讓我們春心萌動的少年,那個時候的我們還不懂得愛情和友情的平衡法則,一味的索取和被需要。
就像《最好的我們》里說的那句,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后來的我才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怎么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只好伸出手道別。
我曾經幻想,如果那時的我是最好的我,那時候的你也是最好的你,是不是努力一下下,我們會挨的更近一些了?名次靠近一些,班級靠近一些,座位靠近一些,距離靠近一些,多好啊。
后來,錯過以后才發現,那些失去的遺憾正慢慢彌補著不夠完美的自己,它讓后來的人與人交往間變得更加理解與從容。
你也許會更加篤定,會在年華尚好的春光里,遇見更好的少年。
漸漸的,你懂得一個人不夠謙卑,會讓陪在你身邊的人疲憊,你珍惜著為你好的親人、朋友,你變得更加樂觀開朗不讓關心你的人擔憂。
心理書上曾有言,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在任何逆境中都很快恢復內心的寧靜與人的和諧,并持續不懈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開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發自內心的去改變。
3.
誠如海藍博士在《不完美才美》中大致說道,一個人真正的苦,不是物質的缺乏,而是一個沒有選擇和自由的靈魂。一個能夠自由選擇的靈魂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物質財富,讓自己努力邁向完美。
我們這個時代,物質的匱乏逐漸遠去,而獲取內心的富足在當下變得尤為強烈,有些人的期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游,有些人則向往挑戰自由,還有些人期望在自己理想行業中閃閃發光。
這個畢業季,有多少人在一座座大小城市里真槍實彈的實習打拼,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似乎正逐漸消磨著你想探一探這個世界的勇氣。
這些所有的不甘并不是來源于經濟的狼狽,而是來源于內心糾結、無法抉擇的困擾與壓抑。你忽然會問自己,現在的一切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正因為這時候的我們都不夠優秀與完美,所以根本沒有勇氣去推翻原本象牙塔般的舒適,唯恐被風浪裹挾著卷跑,再回不了當初的那份安逸。
后來,有人把寫作當成心靈安置的方向,有人將每月一次旅游當作一份犒賞,有人從額外讀書與學習過程中找到歸宿…這些都逐漸讓你開始正視自己的目標理想,算是給不夠完美的自己一份慰籍。
因此,我常想,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是一個錯誤,那么被動接受這樣不完美的自己是否本身也一個錯誤?就好像,這一生,如果過得不如意,不是因為別的原因,可是你從未對自己滿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個世界沒有什么人和事是完美無缺,當我們覺得別人完美,也許因為我們離得太遠。對自己不滿,是因為離得太近。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別人也沒你想象的那么完美。
不完美的我們,又是否仍愿意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