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份,鄭州的房價都在漲啊漲,萬科沉寂了兩三年的房子,突然就從8000到12000了,一個四環上名不見經傳的小樓盤之前一直不溫不火,但這個月就從6000漲10000,整個房地產市場就好像脫韁的野馬漲得一發不可收拾,一邊是地王頻出,一邊是媒體助攻,一邊是政府冷眼旁觀等著這輪漲價拉高GDP,一邊是買房的緊張心理,一邊又是賣方的僥幸心理,畸形的房地產市場盡顯人性丑態。
一個朋友8月份賣了他的第一套房,以9000的均價出售,結果9月初就漲到了11000,用他的話來說少掙了一二十萬,悔死了。一個朋友9月份買了人生第一套房,8月份看的時候還說7500,覺得太貴,觀望又觀望,結果到了9月份一天一個價兒,最終憋不住了,一咬牙一狠心9000入手了,做夢都后悔沒有早點買啊!
也就是在這個變態的大背景下,我買了人生的第二套房。第一套房是二手房,14年購的95年的老區老房子小戶型,最后拿出了夫妻兩人多年的積蓄,借了10來萬,貸款20余萬,月供2300,終于有了自己的小窩。作為只能靠工資吃飯的小家庭,2300已經不是個小數目,但還供得起,對生活質量也沒有很大的影響,有個家畢竟就有了一份心安,所以接下來的兩年的主要任務就是還借款,原計劃是借款還完后買輛車,過些年生活條件好些了再買套新的大戶型,改善居住環境,哪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啊。
因為手里已經沒有多少錢了,所以剛開始得知可以團購房子的消息時我并沒有任何心動。后來知道了房子的位置,又看著瘋狂上漲的樓盤均價,心里就有點兒動搖了。后來又跟懂行的朋友們聊了聊,大家都認為團購的價位已經很低了,房子再降價也不可能突破這個價,買了絕對不虧,我就開始認真考慮要不要買了。直到有一天哥哥和爸爸因為房子的事情發生了矛盾,我才決定狠下心買,自己苦點兒累點兒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要給爸爸媽媽準備一個養老窩,等孩子長大了成家立業了我們自己也需要一個養老窩,兩套小房子,三代人,必須從現在開始規劃。
于是拿出手中不多的錢,東拼西湊二十余萬,貸款50余萬,月供2500,買下了第二套房子,成了典型的月光族。
10月份,房價突然下跌,許多樓盤開始降價,身邊有很多人開玩笑說9月份買房的人要哭暈在廁所里了。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我內心多多少少是有些不痛快的,但是卻不后悔,一是房價不可能跌破我的購買價,二是剛需啊,只是剛好有一個機會所以就提前啟動了二套房計劃。
每個月5000的房貸,還有20萬的外債,不再敢輕易地說辭職做全職媽媽,不再敢任性第買買買,不再敢大吃大喝,一切能省則省,除了節流外,還想辦法開源,股市是不敢碰了,去年套里面至今沒回本,基金是個長期投資,暫時不提,P2P風險又太大,最后考慮來考慮去最適合的開源方法就是知識變現,雖然這條路也很艱難,但是投資回報率是上漲的,只要堅持,相信肯定會有收獲的。
兩套房的壓力的確很大,尤其是每個月月底銀行催還貸款的時候,一下子出5000,感覺割了身上一塊肉一樣,生疼。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夢想,而是房貸。但是也正是這樣的壓力,才讓我每天像打了激素一般努力工作,堅持寫作,各種分享,無比充實。
我和老公都是窮人,沒有別人所說的“富人思維”,我們還在城市最底層掙扎,典型的回不去農村,融不進城市,但是我們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日子越過越好,還是那句話,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就是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比之前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