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與學閥之間院士評選的戰爭。
首先要談到學術圈江湖
學術圈造假只能說是小兒科,學術圈的學閥門派不止國內存在,國外比比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金庸武俠劇里的門派其實就是現實的寫照,向上壟斷科研資金,向下把控話語權,以各種非學術手段排斥新人。新人要出成績,得先做學徒,一切科研成果歸師傅,取得信任,加入門派才有資格獲得扶持。
能成為學閥的都是大佬,博導資格,行政身份,人脈關系。以學術帶頭人身份衍生徒子徒孫。
既然是門派之爭,必然不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被推翻導致走下神壇,因此想方設法保護自己的名聲和權威,可以說這部分人壟斷了主流資源。
關于學術門閥江湖,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幾個事例:數學領域北大復旦中科院三派學術話語權的爭奪,也就是院士人選的爭奪。
院士涉及到科研資源的分配問題,而院士的遴選類似于西方元老院制度,新晉院士由老院士遴選產生,并不全部依賴科研成績。
認可老院士,加入門派是關鍵,學術圈的黑幕可見一斑。一旦和圈內人士結下梁子這輩子院士無望,這種不靠本事靠關系的不正當競爭導致生態嚴重惡化
此外,還有另一個原因,目前掌控學術資源的大佬是一群品格低下、能力欠缺的人,由于歷史原因文革造成人才斷層,一大批僅有的知識分子臨危受命,平步青云,能力上的欠缺只能通過打壓異己,扶植門派擴充自己的勢力,最終走上江湖門派的傳承模式??蒲谢鹜度朐蕉啵Ч炊幻黠@。
黨媒曾多次撰文批判“官大學問大、權大經費多”,科研經費七成按照“牌子、帽子、位子”分配,三成撒了胡椒面,收效甚微。
學術界的門閥導致一系列后果:導師剝削學生,老師非禮學生,博士不堪自殺等等。
顏寧出走事件
不到三十歲就被聘為清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37歲率領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難題,取得驚人的學術成就,顏寧的出走也就是學術門閥斗爭的惡果,感興趣的還可以搜搜顏寧的導師--施一公,如何評院士的心路歷程,評上院士即當選為清華大學副校長,帶領6/12-7團隊刷出清華大學一半以上的高端論文,施一公當選院士導致顏寧不可能當選(同一領域同一高校不可能短時間出現兩次,需要學科領域的均衡),而且施一公剛回國時對噴整個學術界,樹敵太多,中間的斗爭不為人知,顏寧出走,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跑到西湖畔做了西湖大學校長。
顏寧出走是一個導火索,自己培養的人才出走,被評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啪啪啪打臉。
如何改變,指望學閥自我革新不太現實。此時民營企業在科研領域的成果和進步,步入眼簾,成為除科研領域之外的又一股力量。
國家看到要打破壟斷,需要引入新生力量進行改個,這才有了李彥宏評選中科院院士的事件。
—————————————————
終于回到了題主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