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號稱宅女,因為母上大人就是一個標準的宅女。現在除了上課時間,依然可以做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還好我家養了只狗,能強迫我們這么兩個大宅女出去每天走一遭。
母上大人對我從小的要求就是,盡量別出去玩,你想玩什么,爸媽給你買。
所以我家早早的有了電腦,電子琴,各種書籍,畫板,拼圖,洋娃娃。反正所有能讓我安靜留在室內的事情,就是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宅女的養成是自然而然的。
小時候的自己不懂,以為自己好靜,不喜歡出門。但是我在家,看的書其實都是探險類游記類的。國內的喜歡看三毛和余秋雨,國外的喜歡看凡爾納三部曲。尤其喜歡看歐洲的一些輕名著,當然這個名字是我自己給取的。這些名著的特點幾乎都是有大段的景色描寫和人文風情的介紹。小時候是真的不懂,其實自己早有一顆出走的心。
第一次旅游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很小的時候去承德,但我并不承認那是我的第一次“上路”
上路兩個字,有著更多的意義。除了旅行,也代表了我的生活,正式走上了追逐自我的道路。這條路很崎嶇,陡峭,走的人也很少,還好不是我一個人。
第一次“上路”,是我第一次長途自駕去青島。
這是我第三次來青島。
第一次是小時候,因為心思重,在所謂的天才班上學很苦悶,特地被帶出來散心,這一次,印象最深的是石老人海灘,那會的石老人真的是算小眾海灘,幾乎沒有人,但是風景和心情是最好的。
第二次是大三,我是學海洋專業的,專業太新,學不到什么真本領,可是卻又一項令很多人羨慕的實習,就是出海實習。即使是在近海,但是在船上和同學住了一周,每天就是做各種實驗和測量,看看日出看看日落,感受下海風海浪,經歷了暈船也經歷了“暈地”,是的,從船上住過一周再上岸,真的很暈!
第三次就是我視為上路起點的這次。因為重點都在路上。下了班直接收拾東西開車就走,這是第一次;大雨瓢潑中感受到了車幾乎“漂”離地面的驚險;沒有任何計劃和酒店預訂,隨心所有,這也是第一次。還有就是剛剛開車很LOW的我居然沿著榮烏高速開了5個小時,這也是第一次。
T說,這條高速公路有個別名叫“菜鳥高速”,真的是最適合我不過了。
就是從這里,我開始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人生,不在于想,只在于做。
每一天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清楚,也只有自己明白每一步走出去的意義。
我還在前進的路上,你呢?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