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新聞的過程中,到處都是“總有刁民想害朕”的報道,一直以來總是感覺怪怪的,至于原因何在?百思不得姐。今天看到了一個詞兒,忽然開竅,心想這就是答案了。這個詞兒叫做:弱者心態,也可以叫受害者心態。
也許是背負了太多的歷史枷鎖,我們的媒體人在報道外界對中國的看法時總是盯著批評、蔑視、誤解、中傷的聲音,很是起勁。
但實際上,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認為的對手、敵人大部分關于中國的報道大多是正面的、積極的,甚至還有很多是羨慕的,抱大腿的。更不用說有很多報道試圖通過中國的好來批評自己國家的不足了。
國民性之類的詞兒有太多貼標簽的成分,沒有實際意義。我也不想談。我想說的,是怎樣面對!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避免這種環境對自己客觀看待問題的負面影響,并且發出自己的聲音,為扭轉這種狀況做出一點貢獻。
具體到個人,如果仍然以受害者心態、弱者心態去思考問題,就會在碰到困難時把責任歸咎于別人,歸咎于社會,歸咎于環境。雖然自己能取得一點點可伶的心理平衡,但于事無補,問題還在那里,狀況并沒有任何改進。
這不是好的方法,或者干脆說,這是壞的方法,是不求上進、不思進取的方法。
真正的好的方法是把注意力放到問題本身,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意,問題就是自己還不夠優秀,那就努力提高自己。
每一次生氣、抱怨其實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沒有找準問題的癥結,只是盯著問題的表象,要求環境改變,怎么可能做到呢?結果只能是問題越拖越嚴重,狀況越拖越糟糕。并且自己也會變成別人的拖累。
怎樣培養自己正確的做事方法呢?這個問題定位好像不太準,如果能夠意識到方法的不足或者紕漏,自然也就找到了解決的方法。所有的這一切都發生在腦子里面,雖然不知道機理為何,但很多問題就是這樣,一旦意識到就會發生改變。
很多問題,在被發現的時候,就已經被解決了。關鍵點在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當我們接受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是盯住問題本身予以解決的時候,自然會拋棄怨天尤人的做派,把注意力放在問題本身。
生活的本質就是在保證生存的基礎上,好好活著。現在這個社會,生存很簡單,很難被餓死。但是如何好好活著呢?我想,就是不斷的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最大的問題就是超越自己的恐懼、超越自己的感情。
成功的人生,本質上是不斷追求更好自我的過程。盡管你的天花板可能是別人的地板,抑或是別人不曾接觸的地下室。但對于自己來說,唯有達到自己的天花板,才能觸摸到天花板的材質,了解站在天花板的位置看到的風景,甚至可以找到砸破天花板的工具,進入更好的人生層級,實現人生的突破和對自己的超越。
唯有如此,才會看到更壯美的人生風景,接觸到更多有料、有趣的人,感受不同的人生寬度。唯有如此,才算得上不枉此一生。否則,就真應了那句話,有些人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