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高手的練就幾乎經歷了快速成長再到瓶頸期,就像是產品的生命周期曲線的前兩個階段,早期快速增長,然后進入成熟期保持一段平滑的曲線。
(指的是技能型的高手)
而人們為什么會遇到瓶頸呢?即心理學上的高原反應。最著名的解釋是人們由于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自身的內在結構技能的限制。
而我們的內在技能結構是一套穩定的動作系統。這樣的動作系統是我們日常生活里/學習培訓與環境不斷的接觸而習得。
在一定范圍內,它幫助我們更高效的完成任務。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它限制了我們以新的方式來繼續學習。即所謂的可塑性太低。
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自己的學習停滯了。那么反問一下自己,是否應該重新思考自己當下做的事情的方式,并以新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即對學習本身進行思考,成為元認知的能力,那么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就像是體操運動員一樣,不斷的練習,取得成績;然后打破,以新的方式再次練習,才能有更完美的動作。
舒適圈里的破鏡,才能重圓。
另外,技能學習(其他學習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適用),要如何提高自己的練習效率呢?
首先是明確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大腦不能進行有意識的學習,機械的接受知識,而這導致知識不能與大腦中原有的經驗相遇,并且建立聯系形成自己大腦中的東西。
因此學習,始于目標,且對它的結果有著積極的期待,期待的過程是建立自己的反饋機制,為檢查和校正效果提供依舊。
然后,恰當的安排學習時間。分散練習比集中練習效果更明顯,因為人的專注力本身不穩定,休息的間隙,讓自身的電腦得到休息并對學習的信息進行進一步整理加工。
同時,我們的記憶曲線總是更偏愛開始和結束時學習的內容,因為不受中間學習的知識的影響。即“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影響。
最后,影響學習效果的還有很多其他的個人特質因素,例如我們當下的情緒,個人自信心和態度。
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我們的大腦多一些,使用起來才效果高些。你的大腦你做主了嗎?
大腦的99%等待我的開發,真想撬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