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可能你在腦袋回想,現在面臨的城市現狀,街道現狀,我們都深知杜明。我們看到的只是街道上面閑逛的人越來越少,卻感覺越來越閑呢?
如果你是經營著或者說創業者,是否感覺掙錢特別困難了?顧客越來越少了?沒有以前好做了?甚至從無風險轉變成了高風險了?是正題大環境的愿因?還是各種外在因素?行業因素?你對市場全局的局部認識或者迷茫?還是你對消費者越來越不了解了?
那么,我將用個故事為你呈現它背后的真相:
今年國慶我和我的小伙伴去商場購物,雖然我們平時都在一起玩耍,但是我們購物的方式卻幾乎完全不同,我和小A一起走進一家專賣店,因為我自己是實體批發,所以我比較喜歡專賣店的東西,有保障吧。
但是小A在購物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環節引起了我的思考:他買完衣服,走到門口刮了一下,衣服稍微有些擦損,我陪同他回去換一件,畢竟剛買。可是店員回答我們很堅決,也沒有任何解決方法及服務,直接一句:對不起,先生,您這是個人愿因造成的,況且洗了之后基本沒什么事。對這種我們不予調換的。我們也沒說什么,但是回來之后,小A一直表達著不滿,我們以及身邊朋友表示,再也不去那家店了。
小B是個網購達人,他經常會去門店試穿之后,直接在網上買同碼同款,所以我們集合的時候他都不提購物袋的,一抹頭發瀟灑甩個挑逗的眼神。小C跟他一起,不過他還是喜歡實體感受體驗之后付了款,讓店家直接寄到家里。所以他們倆是最輕松的。
小D呢,比較喜歡品牌做活動去買東西,我們總喜歡調侃他:為了省錢也不用這樣吧。他卻依舊會昂首挺胸:憑什么呀?市場都不缺產品,他不打折別人打,除了產品和價格,他能給我什么讓我滿意的服務嗎?如果有,我就買,沒有我憑什么?
他的話語往往讓我非常認同。
其實這個簡單無味的故事蘊含了很多真理。所有的產品都需要有人來買單,所以消費者才是一切的核心。我們都知道民以食為天的道理,所以對消費者的態度以及給到消費者什么服務等等是很多商家應該注重的。我的一個客戶曾經為這事出過一些問題,因此我寫了這篇文章。
其次,就是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賣的是產品本身,還是什么?如果是產品本身,那么有沒有優勢幾乎可以明顯辨別。我想指出的就是,你不是在賣你想賣的,而是在賣消費者需求的。
本文由小果先生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有情況聯系小果先生本人微博:小果先生一營銷極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