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永澄50天實驗-01天#
1.我看到永澄老師走的路沒有白走,構建個人自我管理體系一步步升級,2.看到記錄的重要性。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2天#
1.了解了啥叫躍遷。躍,指代一種跨越的姿態,是一個用來形容動作幅度比較大的副詞;遷,指的是變化的過程,將達到一種有別于過去的狀態。感覺上看,躍遷其實是指一種大幅度變化,一種跨越階段的變化。
2.永澄老師用自己親手體驗來說明學習路徑就是:親身體驗——獲得感受——提煉認知——關聯原有認知——提煉形成理論——推演到其他領域進行驗證。一些經歷過多次該流程的高手,才可以通過觀察、思考來獲得新認知,否則,那必須從體驗開始才行。我想體驗這次領讀的叻,我必須努力爭取名額,以前的我大概只有體驗,通過思考來獲得的認知比較少,我想改變我自己,我想來一次躍遷,我必須跟上老師的步伐,即便我實在是太慢啦,我會盡力的。后續的留言我會繼續補。
3.爬樓隱喻中提到我們期待“看到更遠”,實際中,所謂的“看得更遠”就是每個人的追求,其中的“遠”就對應著“以終為始”的“終”。
4.總結今天內容:真正的收益來自于能量層級的躍遷,只有先理解了躍遷,才能明白之所以能夠躍遷的原理。老師從定義、案例和隱喻三個部分入手(其實還有復利、非連續性板塊示意圖),為我們解釋了躍遷究竟是什么。讓我對躍遷有了新的理解,它是非連續性的變化,大幅度、跨界段的變化。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3天#。我想問問你有沒有過樓層升級的體驗,如果有的話,那是什么?有沒有低水平器勤奮的經歷,你覺得那個原因是什么?
1.不同層次的人眼中有自己的真實。做到媽媽層次的人和處在自以為是的18歲的好奇心的少女狀態是兩個層次的。當我做了媽媽才知道當媽的對女兒真是操碎了心。我莫名懷念未當媽的自由狀態。有了孩子一切以孩子為重,沒有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當然,做媽媽真是一份了不起的職業身份,不僅要對自己負責,同時也要對孩子負責。
2.低水平勤奮經歷:我在未生小孩之前一直是上班的,我在一家特產公司呆了5年。當然做的工作基本不變(做一些設計、行政文員類的工作);我一直做相同的事,沒有積累、沒有總結;直到公司經營狀態面臨生存危機要太裁員,即便我在哺乳期,但還是在裁員名單中。至今,我雖然當全職媽媽一年8個月,但我有這種覺醒啊,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啦。自從跟著永澄老師的幸福進化俱樂部的活動以來,我第一次寫了簡書,第一次做了年度計劃,第一次做了鉆石行動,第一次在別人的文章后面評論、交流。看來我已經在慢慢改變。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4天#
我是缺失秩序感的,秩序感的缺失給你帶來的最大影響是沒有時間,我就感覺自己沒時間啊,做事沒主次之分,老是被大量的微信信息給掩蓋我當日重要的事情,我明明早起了啊,可我效率不高,做事沒重點。
我要開始培養我的秩序感了。做一件有意義、有點難,可達成的事:那就是在永澄老師的文章下面留言,我發現這是一件鍛煉自我總結和自我反省的一件事情。謝謝永澄老師!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5天#
1.我好像明白了我不夠快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慢過。我從今天開始慢下來,從觀看永澄老師的微信文章開始,慢慢的積累個人自我管理模型以及刻意訓練寫入和調取能力。
#觀察永澄50天實驗-06天#
我想積累整理、小兒推拿、育兒經驗,以及自我管理,做個好媽媽。 1.越是看上去容易的,越要輸出;越是看上去難的,越要輸入。這話好經典啊,永澄老師的文章都挺難的,得輸出,得跟啊,不過真的很難,中間斷掉,后續狂補。 2.思維導圖真是好工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