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正在席卷全球
這是一個平常的星期二。你睜開睡眼惺忪的眼睛,迅速洗漱,在樓下的商店里買了個三明治就狂奔到地鐵站。在工位坐定后,開機。
這時,你的BPM管理后臺發來一條消息,通知:RPA機器人已經將本月的國稅和增值稅全部自動申報完畢,等你查驗后點擊確認。今天是報稅的deadline。你悠閑地享用著自己的三明治,看著機器人自動申報的結果,點擊確認。
自從有了一位“機器人”同事,每月報稅deadline不再需要加班熬夜,省出來的時間可以做更深入的思考,更好地分析、總結工作。
以上的場景,正在成為常態。你的同事,可能會是一個機器人。
RPA是誰?
確切來說,它并不是一個真實的、肉眼可見的機器人,而是流程自動化服務。RPA的全稱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是一款軟件產品,可模擬人在電腦上的不同系統之間操作行為,替代人在電腦前執行具有規律與重復性高的辦公流程。
大量繁瑣但有規律的工作RPA都能勝任。
對于RPA,也有人將它稱為數字勞動力(Digital Labor),因為它擅長把工作流程中的重復操作進行自動化。繁瑣流程自動化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環節。RPA能夠有效優化傳統辦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間接優化企業勞動資源配置,助力企業數字化升級。
根據麥肯錫公司關于新興和顛覆性技術的報告,RPA所屬的自動化技術市場到2025年將產生近6.7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由此看來,RPA增長的空間巨大,有望成長為領先的技術平臺,成為衡量各行各業業務成果和業績的標準之一。
被視為企業效率和生產力的關鍵驅動因素。未來,它還將如何影響各行各業?要預測RPA的未來發展趨勢,就必須了解RPA的過去。
前RPA時代:1990年代初期
1990年代早中期,計算機、軟件程序和機器人平臺開始成為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和提高整體效率的前沿方法。在此期間出現了多種平臺/技術試圖參與流程自動化的實踐,但最終形成RPA開發的技術大致可歸到以下三大類之中:
1.屏幕抓取
早期,系統為了提取關鍵術語而掃描大量靜態信息以及其他可視數據,這種抓取數據并且進行簡單的歸類與分析的能力不僅是目前RPA的核心功能,還是屏幕抓取功能集成到大功能套件中的基礎。
屏幕抓取技術是第一種在系統與不兼容的系統之間建立橋梁的技術,最近它被用于從表層網絡中提取數據。雖然屏幕抓取肯定會比手工勞動更有好處,但屏幕抓取也受到限制,例如,軟件與現有系統和應用程序的兼容性各不相同,并且對網站底層HTML代碼的依賴使得廣大普通的企業用戶難以真正了解和應用。出于這個原因,許多企業想要尋求適應性更強、功能更多的技術。
2.工作流程自動化工具
術語“工作流程自動化”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工業和制造業時代。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流程自動化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各類工作流程自動化軟件可以通過捕獲某些特定字段來幫助處理訂單,例如客戶聯系信息、發票總額和訂購的項目清單,并將它們翻譯到公司的數據庫中,最后通知相應的員工。手動數據輸入變得不再必要,提高了訂單處理的速度,效率和準確性。
3.人工智能
盡管早期在工作流程自動化方面取得了進展,但直到1956年在達特茅斯學院的會議上,大眾才開始使用“人工智能”一詞。人工智能(AI)是指計算機系統執行通常需要人為干預和智能的任務的能力。 AI可以完成以前高度依賴于人類的判斷和決策能力的任務,包括財務計劃和欺詐檢測。
2000年:RPA出現
RPA技術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早期,但RPA這一術語的出現是在2000年。
RPA建立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的基礎上,能夠實現基于業務場景的高級功能。
自動化技術本身能夠簡化重復、有規則的業務流程,但很難在程序之外做出決策,也無法單獨處理異常情況。
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自動化技術結合,是RPA與之前單一的技術工具平臺拉開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公司認識到RPA在日益全球化的業務中變得更敏捷、靈活和越來越具有價值。
與普通的網絡抓取工具相比,RPA軟件利用OCR技術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網站,且獲取的信息準確度較高。
RPA軟件不依賴于代碼進行屏幕抓取,而是允許用戶以可視化的方式、使用拖放功能建立流程管理工作流,并且將重復勞動自動化。這種方式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無需專業編碼知識即可迅速獲取數據與搭建流程,也是RPA的價值所在。
RPA廣泛應用:2010-2015
從簡單的屏幕抓取開始,RPA技術的發展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從2010年開始,RPA已經在各行各業開花結果,特別是在擴展和簡化流程方面。結合不同的業務場景,預計未來將出現更多創新的RPA解決方案。
與任何新興的顛覆性技術一樣,專家和內部人員開始認真評估在未知的情況下改進或應用該技術。
從2010年開始至今,在某種意義上,RPA像是一個顯微鏡,放大了各行各業組織內部的場景與流程。
企業利用RPA發現了可以自動化的場景,發展為RPA新應用,實現業務流程的自動化。
RPA近年來在許多新興產業中實現了強勁增長,特別是在保險、醫療保健、金融服務以及新零售行業。這些業務部門都充斥著手動輸入數據和管理的現象,出錯率高,且效率低下。
RPA的實施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產力,同時減少了錯誤。無論是創建、管理還是處理發票/索賠,管理收據/基于模板的文檔實例,都顯示出RPA與業務場景充分融合的屬性。
RPA現在以及將來:2016年至今
RPA的未來在哪里?
未來,RPA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和概念相結合之后,不僅可以為公司提供更強的能力,還可以讓公司更深入地了解其實踐效果。
關于RPA企業落地現狀,本文列舉了一些國內外廠商,幫助讀者看清RPA行業在國內外的發展:
1、Blue Prism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英國跨國軟件公司,是國外比較成熟的RPA項目開發企業,開創并制造企業流程自動化軟件,替代低回報、高風險、手動數據輸入和處理的人工工作。RPA 作為 Blue Prism的應用技術,為企業提供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勞動力,并以與現有用戶相同的方式與企業系統進行交互,界面比較友好。
2、Automation Anywhere(簡稱AA)成立于 2003,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市,是一家 RPA 軟件開發商,該公司產品 Automation Anywhere Enterprise 將傳統的 RPA 與自然語言處理和讀取非結構化數據等認知元素相結合,這些機器人可以端對端完成業務流程,滿足了企業用機器人組成的數字化勞動力替代人工的需求。
3、UiPath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全球軟件公司,致力于開發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平臺,旨在將RPA作為數字化勞動力運作——通過用戶界面,軟件機器人模擬通常由人類執行的任務,直接影響盈利能力和準確性。目前是勢頭強勁的初創公司。
4、藝賽旗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上海,是一家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iS-RPA( i-Search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產品、UEBA(User and Entity Behavior Analytics)和雙錄系統解決方案(CSM:Counter Service Monitor)的軟件廠商,為客戶提供企業內部數據跨平臺整合、云安全管理、大數據安全分析、用戶行為收集分析、應用操作錄屏審計、客服行為可視化質檢、銀行柜面交易監控及分析。
5、阿里云RPA(原碼棧)2011年誕生于淘寶;普遍賦能集團內部,如天貓、淘寶、飛豬、集團財務、螞蟻金服等,曾經獲得淘寶年度創新獎和集團特殊貢獻獎;2016年正式上線后,已為電商、金融、制造、政務等多個領域輸出行業解決方案,平均提高效能500%。目前阿里云RPA發布了3.0版本,擁有強大的控件錄制功能、豐富的SDK能力以及更私密的數據安全措施,并且在與Office相關的控件上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RPA的核心技術
RPA最核心的功能自然是模擬人手工在電腦上操作的具體動作,包括鼠標和鍵盤操作,當然由于RPA本身是軟件,有天然的優勢,可以比人操作的更快,并可以完成一些人手無法實現的操作(比如只keydown不keyup,鼠標上下滾輪--即使該電腦的鼠標沒有滾輪,鼠標光標不動情況下的按鈕點擊,等等)。
模擬的技術有如下幾類:
利用WIN32 API基于屏幕坐標點進行鼠標的移動點擊拖放以及鍵盤操作
利用WIN32 API獲取句柄從而在鼠標光標不動情況下直接操作windows OS上運行的任意窗體及其內的控件
利用IE DOM類庫在鼠標光標不動情況下直接操作IE瀏覽器所打開的網頁中的HTML元素
利用圖像識別和OCR技術基于屏幕區域截圖比對來獲取屏幕坐標位置并用WIN32 API觸發鼠標鍵盤操作
當然,多數主流產品都會組合以上幾種技術,開發人員可以根據具體案例選擇一種或幾種實現RPA。下一步技術的發展無疑是朝著智能化方向進步,通過嵌入機器學習引擎來自適應被操作對象的版本迭代造成的細微變化(比如同樣的按鈕改了部分文字、移動了位置等等),而不至于讓RPA維護人員疲于奔命的不斷調試應付,尤其是在如今DevOps大面積采用情況下越來越快速的軟件產品升級。
智能化很可能會更多的借助第四種技術,因為圖像識別場景天然的適宜機器學習。MIT的一些師生開發的小工具Sikuli就是這種技術的生動寫照!
參考: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625320?utm_content=m_100001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