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至卷卷三十五,漢紀二十五至漢紀二十七。時間公元前7年至公元3年,漢哀帝統(tǒng)治期。
漢哀帝的出名不是因為他的政績,而是著名的“斷袖之癖”。哀帝,名劉欣,是漢元帝劉奭的孫子,漢成帝劉驁的侄子,因成帝無子被立為太子并最終即位,在位7年,25歲就駕崩了。哀是其謚號,表達同情之意。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難已甚曰哀;處死非義曰哀。
由于漢哀帝算是過繼給了成帝,因此就有了兩個爹、兩個娘,甚至兩個奶奶,也因此在統(tǒng)治早期出現(xiàn)了類似明嘉靖期間的“大禮儀”之爭,主要是哀帝的親祖母傅太后要與法統(tǒng)上的馮太后享受同等待遇引起的爭論,為此,王莽被罷官暫時離開了權(quán)利中心。史書上對傅太后的描寫令人不由得想到武志紅在《巨嬰國》中介紹的“大母神”形象,出場即大怒,為其娘家人極力爭取更多的資源,鞏固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好的控制哀帝,全然一個巨嬰面目。但操作手法簡單粗暴,不講任何策略,用命令和憤怒逼迫哀帝就范,最終自盡收場,著實可憐。
哀帝期間與其齊名的就是董賢了,也就是“斷袖之癖”的另一半。古代帝王搞同性戀的不在少數(shù),但像漢哀帝這樣打算把江山都讓給情人的可能“僅此一家,別無他號”了,要不是群臣上書,告誡皇帝,江山是劉家老祖宗用性命換來的,他無權(quán)轉(zhuǎn)讓的話,歷史的進程可能真的要從寫了。漢哀帝為何會如此,我們現(xiàn)代人或許無法接受,但站在劉欣的角度去思考或許又有那么一點可以認同之處。劉欣本是藩王太子,按常理他應該過得是與世無爭的小資生活,但歷史讓他18歲改叫別人爹娘,19歲承擔起帝國榮辱興衰的重任,在劉欣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沒有帝王之術(shù)的儲備,一上臺就無所適從,所有的一切要么聽奶奶的,要么聽諸如劉向、王莽、杜業(yè)等等政治老手的。后宮本應是劉欣自己的一番天地,在那里尋求生活的樂趣,無奈帝王的家事也是國事,那么誰當皇后、誰當婕妤,應該親近誰疏遠誰,皇帝自己其實不能做主,在他的生命中是沒有真感情存在的,恰好有個董賢,能帶給漢哀帝情感上的宣泄,只不過董賢是男人,如果是個女子,漢哀帝可能就和清順治帝齊名了。
哀帝一朝還有一個經(jīng)濟現(xiàn)象值得關(guān)注,就是大量的土地兼并,一方面天下被封侯的人太多,有爵位就有封地,中央就損失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成帝、哀帝期間自然災害頻繁,尤其是水害和地質(zhì)災害,造成大量的農(nóng)民失去土地成為佃農(nóng),這也為后期西漢的覆滅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