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日軍關東軍以少量兵力,趕走人數眾多的東北軍,最終強占整個東北地區,進而獲得了巨額經濟利益。
事變前,板垣征四郎等幾個關東軍參謀,經過了長時間的策劃。但是,到真正事變時,日本政府、軍隊,都沒有足夠的膽量,最后之所以成功,完全得益于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
東北地域廣大,是日本國土的幾倍。張學良的東北軍海、陸、空齊全、兵強馬壯、武器先進,真正打起來,關東軍絕不是對手。
關東軍司令本莊繁的野心非常大,對東北豐富的資源垂誕欲滴,但又畏懼精銳的東北軍,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所以采取了曖昧的態度:給板垣征四郎足夠的權力,任由他們去運作,自己卻從不參與,也裝作不知道。這樣如果成功,就是他的功勞,一旦失敗,自己也沒有責任。
不光本莊繁,日本陸軍高層也是這種態度,而且,在“九一八”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就暗中支持板垣等人。
1930年,張學良調集大量東北軍入關,參加中原大戰。日本陸軍認為東北空虛,有機可乘,于11月派鐵桿侵略分子永田鐵山到東北,與關東軍“協商”。當板垣請求國內支持時,永田鐵山故意表現得非常慎重,也沒有明確表態,但他回國不久,就調了兩門巨炮到東北。
這兩門巨炮在“九一八”當晚,一門轟擊北大營,一門轟擊飛機場。
關東軍原計劃于1931年9月28日挑起事端,但消息泄露,日本國內知道了具體日期。日本陸軍認為關東軍沒有把握取勝,決定暫時不與東北軍沖突,并派高級軍官到東北,勸阻關東軍不要挑起事端。
得知國內將派人到東北勸阻的消息后,關東軍司令部里一片恐慌,板垣征四郎決定提前動手,在勸阻的軍官到達前造成既成的事實。
板垣等人緊急行動,終于趕在9月18日完成了開戰的準備。國內派來的軍官也于當天到達旅順,關東軍幾個參謀以旅途勞累為由,把他安排在旅館休息,不讓他有“勸阻”的機會。
當晚,關東軍就迫不及待的挑起了事端。
直到開戰,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仍然沒有足夠的信心,帶著一幫高級軍官躲在旅順的澡堂子里,故意裝作不知道,避免事后被追責。而在司令部下命令的,只是板垣征四郎這樣的普通參謀。
被張學良認為強于自己的關東軍,其司令都害怕張學良。
日軍向東北軍進攻時,也心存畏懼。進入北大營的日軍在人數眾多的東北軍面前,一時不敢前進,以致北大營內出現了短暫的僵持局面。
但日軍的運氣非常好,東北軍被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束縛了手腳,面對站著不動的日軍,竟然沒有任何動作。
于是,日軍膽子大起來,很快就沖入營房,將來不及起床的東北軍士兵一個個挑死在床上。
東北軍仍然沒有反擊,只是按照事先的計劃------“退出北大營”。
日軍在后面緊追不舍,直到碰到早有準備的團長王鐵漢,才遇到抵抗。
王鐵漢抵抗得非常英勇,但畢竟勢力單薄,部下拿在手里的全是輕武器,無法擊退日軍,跟日軍戰斗一陣后,被迫撤出北大營。
9月19日凌晨6時半,沈陽陷落。
日軍事先顧慮重重,但不到一夜就占領了沈陽。于是,本莊繁的膽子大起來,立即將司令部由旅順遷到沈陽,并部署部隊進攻其它城市。
……
手握重兵的張學良一直沒有組織抵抗,很快,東北全境陷落。
隨著東北的淪陷,老百姓可遭了秧,家園被毀,財物被搶,親人被日軍屠殺。即使幸存的,也被強征到軍隊,或被強征為苦工,終年累月為日本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占領東北后,本莊繁還有一些顧慮,“很有禮貌”的把大帥府里的財物集中起來,裝了幾節火車皮,運到北平,送給張學良。
“少帥”很有“骨氣”,沒要那幾火車皮財物,令押運的日軍原路運回東北。日軍可沒跟他客氣,火車出山海關不久,一群日軍士兵一哄而上,將火車里的財物洗劫得干干凈凈。
日本政府的膽子也隨之大起來,向全世界宣布東北是日本的領土,把東北的資源全部占為己有,并向東北大量移民。
日本很快就獲得了巨額經濟利益,鋼、鐵、煤、以及大量農產品,通過鴨綠江上的鐵路橋,一火車接一火車,日夜不停的運往日本。
日本的農民,也因東北而翻身,在國內世世代代一貧如洗的人,到東北后獲得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很快就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