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屋里待的好悶,出去在陽光下走走,耳機里聽得是腰樂隊的一首歌,好多孩子在陽光下高興得跑步踢球,我縮在我的帽衫里哭得稀里嘩啦。我很難過自己24歲了也沒有一種讓自己真正快樂的能力:一個真的愛好。我很難過,24歲了我也還會困惑自己未來到底要成為社會上的哪種角色?一路走來,驅動我的是一種前往異國他鄉獨自生活的體驗;是一種為了增加和喜歡的人未來更可能最終走到一起可能性的妥協。我好像一直都很幼稚,看著身邊朋友的,網站上故事里的遠走他鄉所以就異常向往。相信感情一直是我最大的寄托。但是我好像從來都沒有真正為了我自己去做過什么“真的行動”,不是念頭。我的念頭太多了,而且我也正咋習慣性地很渴望每天接受更多的念頭。但正是這么這么多無序混雜的念頭反而使得我安靜如水的生活顯得更加蒼白。
我好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潛水的人,活在虛現實中的看客,只是會接受思想和評價的人。就包括我看完一個電影以后,都總是很想去看看別人的影評,而不是自己去組織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以為別人的意見經驗能夠幫我豐滿期自身的見識和思考,但好像并不是這樣。接觸了越多思想,就越會覺得生活就是一座空中樓閣。虛擬中的連接越多,越是覺得生活里特別寂寞。難過的時候也一般很少會找人傾訴,哭一會兒就過去了。
我隱隱覺得24歲,現在可能才正是我真正要即將長大的那個瞬間。我是誰? 我要怎么利用我的生命和時間?我要怎么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我想在哪里居住?我希望自己的為來是什么樣子的? 我晚一點地迎來了這一步。
我終究會慢慢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要我把我的資源花費到正確的方向上去。我一直以來都很羨慕欣賞那種特別“活的真實,想干嘛干嘛的人”。人的欲望有很多種,而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來滿足每一種真實的欲望。欲望之間是有高低等級的,高級欲望滿足后幸福的持續時間長但是困難(比如閱讀,跑步,思考,寫作,散步),低級欲望滿足后幸福的時間短但是容易(比如吃美食,性愛,恐怖獵奇電影,玩兒游戲,刷社交媒體)。低級欲望直接給予強烈刺激,讓人成癮,繼續沉迷,停止后煩躁,沮喪,空虛無聊。
總結:
生活核心:
規律飲食睡眠 + 探索實踐職業目標 + 培養愛好(唱歌 + ?閱讀 + ?運動)。
生活哲學:
- 降低對高刺激食物的沉迷,習慣平靜
- 規定每次的任務時間(沒完成也要結束)
- 減少沒有目的的瀏覽資訊
- 多活在現實(下午出去曬太陽要比潛水在知乎社區里讓人心安)
- 實踐大于一切想法和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