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的時候我因為考駕照要去派出所辦一個居住證。一向都不大喜歡去政府部門辦事,可能是以往的經歷中留下了太多的冷漠臉。
我已經做好了一次辦不好的心理準備。果然第一次去的時候發現要求帶的材料和我從網上查到的有出入,需要回去重新準備。而且根本沒見到負責我居住的那個片區的辦事員。還好她的同事告訴我去找她一定要在工作日的上午9點到11點半之間,否則是見不到的。
于是第二天我自認為萬事具備了,然后專門又請了兩小時假,9點鐘準時到了派出所,心里還盤算著上班應該不會遲到。可是,人家并沒有準時上班。等了將近20分鐘,我實在等不及久找到了她的電話打了過去,沒有人接。又過了將近10來分鐘,終于等到了一個40多歲的大姐。為了順利把證辦好,我強壓住心中的不快,微笑著跟她打招呼并說明來意。誰知她沒有接我的話,只是掃了我一眼,用生氣的語氣說:“剛才是你給我打電話吧?我在路上騎著車子能接電話嗎?有什么事不能等我來了再說嗎?”被她這么一頓搶白,我一下子都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了。
愣了一下之后,我馬上想到我是來辦居住證的,目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證辦好,不影響回去上班。要想達到我的目的就要好好跟她說話。我說:“大姐,針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您在騎車呢,騎車接電話確實挺危險的。我是因為請了假過來辦證,等會兒還要趕回去上班,所以有點著急了。”聽我這么一說,她的語氣一下子久緩和了很多,告訴我要把哪些表都一填。我趕緊把各種表和材料都整理好遞給她,告訴她我剛才都已經填好了。這時大姐的臉色也好了很多,還把她手頭的事放下先幫我錄了資料,然后親自帶著我去拍照、錄指紋、采血。15分鐘全部搞定,就等下次去取證了。走的時候大姐還再三叮囑我取證的時間。
后來去取證,再后來因為丟了證去補辦,大姐一直都還記得我,每次都笑意盈盈,再也不見第一次那種滿臉不快了。
自從我一年前讀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后,就一直在嘗試這種溝通方法。書中講了很多溝通的方法,比如區分觀察和評論,區分感受和想法,提出明確、具體的需求等。因為我理解了大姐的感受,讓她覺得自己的心情是被理解的。然后提出了我的具體的需求,這樣我們就能關注于完成這件事情。
但是我們在生活中也會常常遇到不能控制自己和冷靜思考的時候,比如遇到別人不耐煩的時候我們會更不耐煩,別人說話語氣不好的時候,我們會被影響的語氣更不好。可是這個時候我們只要冷靜下來,想清楚自己的目的,關注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并開始好好說話。只要一方的態度有所轉變,氣氛就會得到緩和,結果自然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