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好友聚會,飯桌上小麗向大家抱怨到:“煩死了,今天下午收到一條學員家長要求退費的短信。收費之前說的很清楚一旦全年繳費概不退還,可她們只要一碰到督促孩子練琴受挫就心生退錢的念頭。”
本來聚會的時候應該聊些輕松愉快的話題,讓彼此的感情在言語中升溫。小麗一吐苦水,飯桌上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凝重起來,飯局的時間都比以往縮短了許多。分開的時候小麗還是一臉不悅,其他參加聚會的朋友也掃興而歸。
生活中我們和小麗一樣,很容易被他人影響。會因為別人對自己不好的評價耿耿于懷,會因為別人做了一件有損自己利益的事情恨之入骨。漸漸的,我們變得敏感了。不敢輕易與人交往,思考問題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消極。
就像剛才那個例子,碰到學員退費的事情作為管理者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消極:這個家長真事多,誠心找茬,我的好心情都被她毀了。
積極:不錯,家長們已經開始關注孩子的練習問題了。我們培訓機構可以做些什么協助家長呢?
消極思維會讓人抱怨,把錯誤歸于他人。積極的方式讓人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知道積極更有利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及問題的解決,可為什么不那樣做呢?
因為多數人已經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固定的心理框架。也就是說大腦里有一個開關,只要一碰到類似事情發生就會自動開啟相同的思維模式。想要有所改變就必須從轉變心理框架開始。
“心理框架轉變”是指舍棄自己對事物理解方法的框架,采用別的框架來思考問題,通過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這是一種常用于家庭療法的概念。
我們并非“客觀地”看待日常生活當中發生的事情。對于發生的所有事,我們總會主觀地加上一些含義去理解。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一樣,即便是同樣一個事物,每個人對它的理解都有所差異。通過靈活運用心理框架轉變,我們就能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加以積極的作用,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積極。
以上片段選自《牛津式高效溝通》,一看見“牛津”二字頓時覺得這本書很高大上。看完書后發現作者岡田昭人也很牛逼,他從日本的大學畢業,之后到美國取得碩士學位,又在英國牛津大學讀完博士。主修“比較教育學”,成為第一個在教育學研究生院取得博士學位的日本學生。
和同類主題圖書相比它將5種技能準備——思考——組織語言——表達——反饋彼此聯系,綜合性向人們進行解說。書中有軼事、插圖、練習內容,簡單易懂。
對于學習者來說,學習完這本書的內容后可以更靈活的和他人進行交流,構建良好人際關系,培養更有效的解決問題能力。
長期使用消極的心理框架不僅自己會情緒低落,遭殃的還有身旁的家人、同事、朋友。
所以遭遇負面情緒時先不要抱怨“我怎么那么倒霉”或者職責他人“就是他的錯”,而是要學會轉變自己的思維框架。
1.客觀描述事實,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客觀描述事實可以減少主觀臆斷,不對發生的事件自動添加劇情。人的記憶有時候并不是那么的靠譜,特別是當自己有情緒時很容易對細節串改成自己想象的樣子。
2.將腦海里對他人的負面評價前面加上“正在”二字。
如果說“他就是一個……的人”,話里帶有自己的主觀評價。換做“他正在做……”只是對他做了什么的具體描述。
3.這件事情的發生能給我帶來哪些正面意義?寫出至少三個答案。
轉變思維框架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往積極方面思考的過程。正面意義越多,框架改變的可能性就越大。
舉個例子,周一的上午學校行政人員在校門口突擊檢查校牌佩戴情況。當時天空中下著綿綿細雨,一位中年男子送自己二年級的孩子到校門口。
行政人員要求孩子將校牌佩戴好再進校門,家長說校牌在書包里下雨天不方便拿出來,執意讓孩子回教室再佩戴,家長和行政人員發生了爭執。
到最后兩個人僅僅是因為佩戴校牌的事情而爭吵嗎?不是的。換作是一個和顏悅色的家長,結合當時的情境或許行政人員就允許他孩子進教室再佩戴了。換作是一個性格軟糯的行政人員也沒有后面一檔子事。
事實還是那個事實,孩子把書包放在書包里忘記佩戴。可家長認為是行政人員故意找茬,而行政人員覺得家長氣焰過于囂張。兩人都用自己固有的心里框架處理事情,偏離了最初的目的。
假如行政人員轉變一下心理框架。
1.我要求學生佩戴好校牌再進校門,學生家長堅持讓孩子進教室再佩戴。
2.把“學生家長氣焰囂張,很沒素質。”的表達改成“學生家長正在試圖說服我”。
3.這件事情可以促使我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督促學生佩戴校牌進校園的事項可以更加完善。這位家長很有主見或許可以讓他加入學校的家長委員會以后為學校做貢獻。
通過這樣的轉變后,行政人員不會和家長爭個輸贏,而是會根據當時的特殊情境權衡問題的解決方法。
或許有人會說這不就是“阿q精神”嗎?阿q精神是指一種自我安慰的精神。它的本質是不敢正視現實自欺欺人的騙術。而思維框架轉變則是客觀的看待世事,尋找事物的正向意義讓自己變得更積極樂觀。
馬斯洛曾經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我們都有一種他人無法禁錮的自由,那就是選擇怎樣的生活態度。轉變思維框架,遠離消極心態。因為樂觀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我是三級拆書家饒晶晶,用拆書的方式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