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一對母子,像極了我們
周末我們一家三口出去玩在回來的路上,女兒嚷著要吃冰淇淋,于是路過KFC我就下車去買圣代。萬達一樓的KFC在周末午餐時間人很擁擠,掃一眼幾乎沒有空位置。
不算大的空間站滿了訂餐、取餐的人,即便有冷風空調都無法吹散那份煩躁,就在這時突然聽到一個女人大喊:你怎么又過來了?不是告訴你坐在那里占位置嗎?
大家都不約而同的看向這對母子。這位媽媽還在抱怨:你為什么要過來,你看看剛剛的位置被人坐了,到底要跟你說幾遍?男孩大約11.12歲看上去有些內向。
他對媽媽說:你不可以用手機點餐嗎?媽媽:我手機定不了餐,已經跟你說過很多遍了。男孩沒辦法只能再回去找位置。
后面排隊的人開解她說小孩子就是想跟你一起罷了,媽媽還喋喋不休的數落男孩。后來也許媽媽發現之前態度有問題又再次問男孩還要吃什么,他卻一直癟著嘴看著媽媽沒有再說話,雖然找到了座位,我卻從他的表情看的出他很委屈很受傷。
看到這場面,我心里也很難過,小孩子本該高興的吃KFC,卻因為一些事情在大庭廣眾下被媽媽大吼大叫完全不顧及他的感受,媽媽氣憤發泄而小男孩只能默默承受。
2.你得意洋洋的樣子真丑
看到這個男孩我想到了我的女兒,我有沒有在我看不慣她一些行為時,對她習慣性吼叫時傷害到她呢?
為什么我們面對領導、客戶時即使再委屈再生氣都很難能當場甩臉,而面對我們自己的孩子時卻可以任意揮霍我們的暴戾?
幾歲甚至十幾歲孩子心智還沒有成熟,規矩也沒有養成。當你告訴他這件事情不可以做時,他還不明白是為什么?但他不聽你的一再告誡時,就會控制不住情緒大聲批評甚至動手打人。
小孩子也許不明白為什么,但他知道你在生氣,他不敢再這樣做。而家長卻認為所使用的方法及時有效,甚至自喜這樣的簡單粗暴。
有一次逛商場,看到一個小孩子在那里撕心裂肺的哭,好不可憐!他媽媽在一旁一邊罵一邊拽著他走,小孩子也來脾氣往后退著走,這時他媽媽非常生氣的說,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你就在這里哭吧!
于是他媽媽真的掉頭就走了,小孩看到媽媽轉身走了,引來更大聲的哭喊并快速的往媽媽那里跑去。媽媽安慰一下小孩子,總算可以消?;丶伊?。
3.叛逆的青春期
有些家長認為在一些問題處理上打罵是最及時有效的辦法,他們用事實證明在打罵過程中不僅樹立了家長的權威,在實施上也行之有效。
那么問題真的有解決嗎?就像商場里那個小孩子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情讓媽媽不高興了嗎?也許在他看來犯錯的原因不重要,不被拋棄才是首要,所以他已不在乎自己當時的情緒,聽話就對了。之所以屈服不過是因為沒有能力反抗。
在孩子到青春期時會有家長發現不少孩子開始很叛逆,很疑惑以前明明是一個乖娃娃,現在每次對話都以爭吵收尾,想心平氣和跟孩子談談,他們又會覺得你在玩新把戲。孩子的世界永遠的把家長排除在外。
其實不是孩子因為到了青春期開始叛逆,而是剛好在青春期時開始有能力對抗父母的權利。真是當年你的暴力遲早會在孩子的青春期還回來!
4.接受性語言
那么僅僅是要控制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暴力嗎?其實不然。"有效溝通"才是與孩子最好相處之道。而有效溝通最關鍵的不是“說”而是“聽”,學會積極傾聽才可以走進孩子的內心,讓他真正的感受到你愛他,關心他,愿意聽他表達。
積極傾聽首先要做的是“接受性語言”,這個行為能夠讓孩子敞開心扉。它可以使孩子自由地與父母分享他們的情感與問題。當你的孩子在客廳用戶積木搭城堡,你看著他笨手笨腳的一定要把不規則形狀的積木往上搭而積木已開始搖搖欲墜,那所謂的城堡其實連個房子形狀都不是。
但你只是靜靜的看著,不批評不指點甚至不說話,你的行為以讓孩子感受到你完全接受他的行為,那就足夠!
在《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的書中有一個13歲小女孩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他們經常對我說,我有多壞,我的想法有多愚蠢,我是如何不能被信任,我只會做更多令他們不喜歡的事情。如果他們已經認為我又壞又蠢,我或許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做這些事情了。”
5.積極傾聽
也許不知道你的“一番好意”竟會給孩子帶來這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現在開始我們就要開始練習“積極傾聽”,在傾聽的過程先判斷是誰的問題,如果是孩子的問題就是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自己解決,這個過程中還是不要忘記一定不要加入我們主觀的想法。以下對話可以供參考如何做到積極傾聽。(對話來源于《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安東尼:馬蒂爾今天不和我一起玩。不論我做什么,他都說不想做。
媽媽:你對馬蒂爾有點生氣。(積極傾聽)
安東尼:是的。我再也不想跟他一起玩了。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媽媽:你非常生氣,以至于你覺得再也不想見到他了。(積極傾聽)
安東尼:沒錯。但是如果他不作我的朋友了,我就再也找不到其他人一起玩了
媽媽:你討厭自己一個人玩。(積極傾聽)
安東尼:是的。我猜我不得不試著和他相處。但是我還是很難不生他的氣。
媽媽:你想跟他更好的相處,但你又覺得不生馬蒂爾的氣很難,(積極傾聽)
安東尼:我過去從來都不習慣——但是那時候他總是做我想做事?,F在他不再讓我指揮他了。
媽媽:馬蒂爾不能一直贊同你想做的事。(積極傾聽)
安東尼:不......現在他不再是個聽話的小孩了。但是他變得更有趣了。
媽媽:你更喜歡他現在這樣。(積極傾聽)
安東尼:是的。但是不再向他發號施令是很難的——我已經習慣了那樣?;蛟S,如果我偶爾讓他按自己的想法做,我們就不會總是吵架了。你認為這樣會有用嗎?
媽媽:你在想如果你偶爾讓步,就會有所幫助。(積極傾聽)
安東尼:是的......或許是這樣,我會試試。
6.愛 ,就聽孩子說!
在整個聊天的過程中,你有沒有想打斷這個孩子的表達,想好心的替他出主意?而看這位媽媽沒有給出判斷、建議而是在積極傾聽把問題拋給孩子,讓他自己將問題說出來。
當說出來后很多負面情緒其實已減少很多并且你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有能力可以處理好小朋友之間的問題或者其他問題。
我們確實比孩子經歷過更多的渣人,踩過更多的坑。我們愛自己的孩子自然愿意無償告誡他們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但人就是這樣美麗的矛盾體,仿佛一粒種子它需要土壤、水、陽光才能生長成一朵小花。
而一再批評、說教、警告及命令就是負面的影響土壤、水、陽光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小種子成長。
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大吼大叫,經常練習積極傾聽這個技能。如果你愛你的孩子不如做一次真正平等談話,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