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和兒子一起到三亞旅游,飛到的那天已經(jīng)是下午一點多,辦完入住手續(xù),我們就到酒店附近的海邊先熱熱身感受南國風情,看海,吃海鮮,初步感覺,海南的海比青島的海溫柔干凈了許多。
也期待第二天有導游帶領的正式游玩。
第二天,導游早早到了我們的酒店,來自祖國各地的游客組成了一個團隊,男女老幼一眾三十多人,幾天下來,我們除了感受美景,沙灘,海浪,原始森林,也在匆忙中點點滴滴感受團隊的其他人的特點。
我們和來自蘇州的祖孫三人走得近些,她們是外婆,媽媽,兒子,男孩剛參加完高考,內(nèi)向,不善言語,外婆微胖,頭發(fā)發(fā)白,干凈清爽的老人,媽媽個子不高,精明干練,什么事都搶在前頭。
在蜈支洲島上,滂沱大雨里,我們一起輾轉尋找環(huán)游島嶼游覽車站牌,我感受到她們之間的互相關愛和謙讓,母女,母子,祖孫,最樸實的最真摯的愛在他們彼此之間流淌傳遞。
結束前的晚餐是海鮮大餐,每人另交二百八元餐費,我們期待著當?shù)刈钚迈r,做法最地道的海鮮。
到了酒店我們心照不宣地按照幾天來感受到的對方的性情,自由落座,坐在一起的大抵是氣場相似,看著順眼的人,自然吃飯的氣氛也融洽許多。
雖然之前是毫無交集的陌生人,因著一場旅行也都成了彼此記憶里或深或淺的過客。
席間大家客氣,謙和,吃飯時我才注意到那個祖孫三代的家庭只有母親一個人來,不見了祖孫二人,因為幾天下來和她有些熟絡,我悄聲問她:“你兒子他們呢?”
“哦,他們沒來吃,在樓下等我了,他們對海鮮過敏……”
滿桌豐盛的海鮮改變了我們以前吃海鮮留下的印象,新鮮,肉嫩,味道好,我們贊嘆著,品嘗著,聽著服務員報菜名。
幾天的疲憊,對團餐的將就,雖是饕餮盛宴也是剩了好多,那位媽媽,優(yōu)雅地輕輕地將椰子蒸的海鮮小心包起來,一人一個,那是她省下來的,說是帶給兒子吃。
吃完飯大家陸續(xù)下樓,在樓梯的轉角處遠遠地看見大廳里等待著的外婆和兒子,媽媽快步走近兒子高興且滿含深情地遞上手中的椰子海鮮:“給你帶了這個,都說好吃!”
兒子也靦腆站直了身子,伸手來接,三人簇擁著走出酒店。
暮色里,華燈初上,溫熱涌來,又一次深切感受到海南的氣息。
酒店門口的那棵菠蘿蜜樹上結了幾顆大大的果子,很是吸引人,不斷有人拍照留念,她們在菠蘿蜜樹前也合了影,那親密的模樣像極了一棵樹上幾顆緊緊連在一起的菠蘿蜜。
哪怕是一個人前往吃海鮮,也依舊能在眾多的海鮮里挑出最愛的人不過敏的那個,在大廳默默等候的人依舊是那般融洽溫潤,愛意滿滿。
返程的那天,我們是同一架航班。
凌晨三點起床,大巴車早早地把我們送到了機場,我們各自取票,等候在登機口,坐機場擺渡大巴的時候,我和兒子坐前面一輛車,他們坐后面一輛,登機時又一次相遇,我們最終在南京機場各自離去。
雖然從那沒有了交集,也不會再相遇。
但是茫茫人海里,我記了那如菠蘿蜜般緊密相連的祖孫三代人。
記住了她們一個人的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