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與春月齊飛,人面共華燈一色。昨日翻看朋友圈,一盞盞花燈,流光溢彩,勾起無數回憶。說來,山口鎮的花燈會,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舉辦了。記得,那是一九九七年,漫天飛絮的正月十三,我在家看電視,爹一身風雪歸來時,電視上正播報新聞,當年已經擺好的花燈,全部撤掉,從那一年起,山口鎮的花燈會就再也沒有舉辦。
今年正逢建國七十周年,山口鎮舉辦了“盛世七十年,輝煌金山口”的主題燈會。燈會選在鎮文化路西段舉行,喜慶、歡樂,祥和的元宵燈會再一次回到了我們的身邊。
最高興的是兒子,他游賞過天頤湖的花燈,觀賞過魯商的彩燈,卻從來還沒有看一看自己家門口的燈會呢。下午剛吃完飯,兒子就問:“什么時候去看燈?”我說:“現在還早,燈還沒有亮呢。”曾經,這樣的情景,在我小時候一次次上演。今年,第一次,我和兒子也有了這樣的對話。
還是要先在家里面上燈呀!上供的燈已經不再是娘蒸的的面燈,是爹買的紅蠟燭,還有用紅心蘿卜挖的蘿卜燈。蠟燭燈有十二盞代表著2019年的十二個月,今宵幾乎沒有風,所以收燈,爹說:“哎呀,今年真好,收燈,是一個豐收年。”爹和娘的幾分地馬上就要被征用,新的中心小學,在建的科技大學,好像在這兩所學校之間還有再建一所學校。明年,爹娘的地可能就不再耕種了,“豐收”也許只是爹習慣性的美好的期盼吧。
祭祀之后,妻子拿著燈給兒子照耳朵眼,照床底下,照門后邊。上燈,作為一個家庭的傳承,在一代代耳濡目染中默默流轉。
終于要去看燈了,從家里出發,五分鐘的車程,就到了東村停車場,進了停車場,已是車流如海,人流如織。
“華燈競處,人月圓時。”抬頭看看天上,一輪圓月,嵌于天邊,朦朧的薄霧,似給她罩上了一層薄紗,真個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看遠處,一片燈火輝煌,如潮水般的人群,似海上的波浪翻滾,此起彼伏,連綿不斷。
走進花燈會場,好一派氣勢恢宏的景象,真可謂“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年輕的,年長的,小伙伴,大朋友,你牽著我,我拉著你,走著,看著,品著,笑著。“盛世歡歌”“龍鳳呈祥““年年有余”“吉祥如意”“梅蘭竹菊” “鯉魚躍龍門”……一盞盞燈,似“夜放花千樹”,如“火樹銀花合”。拍照的,自拍的,朋友圈,發視頻。一個個,一群群,興奮洋溢在臉上,幸福蕩漾在心中。
一盞盞花燈,一簇簇人群,照人前后燈,花面交相映。流動的人群,閃爍的彩光,似乎在譜寫著一曲華麗的盛世樂章,鏗鏘的節奏,豪邁的曲調,伴隨我們一起,走進新時代,奏響最強音,開啟新征程,唱響中國夢。
有詩贊曰:
琉璃燈漫掛,猶若玉河蜒。
姝影交相映,珠璣錯亂彈。
一夕星似雨,十里月如煙。
輝赫金山口,聲名徹四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