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寫在每年最后幾天,用來翻頁到達新一年的文叫做“遞延文”,意在表達大家對新的一年的希望下藏著的都是深深的對于今年年初的目標又要遞延到明年的懊悔。然而我寫“遞延文”也已經好多個年頭了,從QQ空間文,寫到了人人文,再到博客文,最后到現在的隨手那么一寫文。So,今年也不例外。原諒我寫了這么多次,已經再也起不出什么與眾不同清新脫俗的標題了,犯個懶,就叫《寫在2016末》吧。
每年我最喜歡的兩個時間段,一個是清明過后天氣剛剛回暖的四月,另一個就是凜冽寒風中倔強地透露著溫暖與希望的十二月底。然而,自打來到了南國,就再也沒有體會過這兩個季節帶給我的欣喜。記憶中北國的四月剛剛開始溫暖,陽光都是極盡柔和之能地每天從窗外擠進來,植物在靜默了一整個冬季之后一股腦地爆發出最狂野的生命力,嫩綠從光禿禿的枝椏上蓬勃而出。一切美得清爽雅致,恰到好處而絲毫沒有那股夏至后就會有的焦躁和妖艷。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我最富有創造力和生命力的時候,嗯,用人話來表達就是最二逼的時候,所以那些我還能想起的故事,都發生在春天。與四月完全不同的是北國的冬日,寒冷讓一切生命都失去了活躍的力量,所以我一直覺得,圣誕節這樣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們在凜冽的風中瑟瑟發抖的時候,捧著一個星巴克christmas red杯,就能覺得心底里有溫暖。
總覺得自己還沒習慣在年份的位置寫2016四個數字,日歷就翻到了2017,但這并不代表著我的2016是那么沒有存在感的365天。細數10件2016里我想要記得的事吧:
1. 改換了我的大東家;
2. 兩個月考掉了三個資格證;
3. 做到了堅持每天記下something;
4. 走上了健身和羽毛球的不歸路;
5. 自己的文第一次獲得了公眾號的轉載;
6. 做了人生第一場小手術;
7. 國內沒有去過的省份又減少了兩個;
8. 誤入了資本市場解鎖了新世界;
9. 換了一座城生活;
10. 從零改造了新居獲得了如潮的好評。
2016,我貫穿始終的主題詞是“改變”。璇說“快壞了的剩飯就別因為怕浪費而硬是吃下去”,我印象深刻。所以這一年我一直在努力拋棄或改變那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事和物。一段時間只聚焦于一個目標的生活慢慢在帶給我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安全感。而即將到來的2017,我想應該是“挑戰”吧。我給了這一年更多的期許與愿望,我知道我終會離自己想要的樣子越來越近。
今年的成長與感想更多于往年,只可惜其中一條就是不要隨便發表感慨,成長終究是一個冷暖自知的事情。所以只連載一個兩年前事件的后續好了。你們都知道的,我的2014過得并不好,幸于低迷之后一切順遂,我一直覺得對那段時光有話要講,但每次提筆都會長久地面對滿屏的空白,直到今年1月,我在電視里看到了凱凱王的一段訪談,是他參加《魯豫有約》的那一集,看完我就燃了,而我燃的理由恰恰是因為他在描述自己人生的那段低谷時沒有熱血沒有雞湯,滿滿的都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會有的小憂傷與小迷茫。我們每個人都會喜歡聽逆襲的故事,所以我們特別喜歡給像凱凱王這樣的人物形象加上“一夜爆紅”這樣的形容,還喜歡讓這些人都有著一段低谷時不斷沉淀始終向上的奮斗史,然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然而,這個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只要埋頭付出就能有的一夜爆紅,又哪里有那么多的人有那么強大的心臟在持續的低谷中還可以一路前望,我們喜歡聽這樣的故事,更多的不過是逆襲的故事就像一劑雞血,讓我們相信自己的某些堅持是值得的,自己的低谷是會過去的。而我,更喜歡凱凱王在面對這些過去時的真實。在經歷某一段時光的時候,倒下了就是倒下了,你要接受,但生命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就是倒下了,還邁開的腳步來證明它的意義。沒有哪一段時光是被荒廢的,每一段時光都有支撐他們存在的價值。我們的生活總該是一件應當隨遇而安又執迷不悔的事情,順勢時執迷不悟地拼闖,逆勢時安穩從容等待。
沒什么想說了,還沒看膩的還是私聊吧。
最后一句,等著我2017一路向北。
2016,再見。
2017,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