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帥帥的《優勢成長》,書中有個觀點非常值得探討。
個人快速成長的正確路徑
就是在找到自己天賦和優勢的前提下,再去設目標,定策略,找方法,去努力,最終才能獲得對應的結果。而不是,一上來就努力奮斗,因為所有奔向一個錯誤問題的努力,終將付之一炬。
但是書中并沒有寫到如何發現自己的優勢?結合最近所學所聽,聊聊如何尋找到自己的優勢。
什么是優勢?
簡單說,就是做你熱愛和擅長的事情。熱愛和擅長缺一不可,即便很擅長但是沒有熱愛,是不可能持續進行的,頂多是在表演給別人看或者只是具備這項技能而已。
優勢有三個核心要素:
第一,這件事你總是能夠做好,很少有競爭對手;
第二,樂此不疲地總想要去做;
第三,有機會不斷重復地去做,成為擅長的能力。
優勢分為先天和后天,老天爺給了你這個天賦,但是沒有機會施展,那它也無法轉化為你的優勢。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優勢可以拆解為三個層次:資源優勢,能力優勢,性格優勢。
第一個是資源優勢,包括你的人脈、體能精力、權力地位等。比如說姚明天生就長得高,這就是他的資源優勢。你出生在一個體育世家或者醫學世家,這些都是你的資源優勢。
第二個是能力優勢,是一種技能,比如會開車、會做PPT、烘焙、編程、演講、寫文案等等。
第三個是性格優勢,也是最內核的部分。比如性格,某種品格,真誠、善良、勇敢,它可能會展現出一種積極的特質,或是一種品德。還表現為才干,愛學習的,善于思考;謹慎的,善于識別風險,等等。
研究表明,對一個人長期的職業發展和幸福感,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內核,但很少被我們關注到。
比如同樣是兩位演講高手,一位善于煽情,有感染力;另一位善于講故事。即使是相同的技能,配合不同的才干,呈現出的最終表現和優勢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么每個人都要挖掘自己的內核、才干和品格的原因,在優勢的世界里,最內核的本質是獨特性。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存在一樣的困擾,到底是“揚長避短”還是“取長補短”?蓋洛普公司也曾做過這個問題的調研:“你認為發揮你的優勢和改善你的短板,哪一個更能夠幫助你成功?”
結果59%的人認為要改善自己的短板,包括美國人、日本人……。
這個結論提醒我們,大部分人都陷在誤區里。
誤區一,只要彌補弱點就能成功。
比如考試得了90分,家長們通常會問這10分是怎么扣的?不會去想這90分是怎么得到的?當我們認為只要能夠改善弱點,就會變得強大,就能取得好成績。事實上,??當你追求完美的時候,就不敢失敗,不敢失敗就不敢嘗試,不敢嘗試就沒有辦法真正發揮潛力。改善弱點,只能夠幫助我們少失敗。
誤區二,??“我很平庸,沒有特別之處”。
真相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天賦的,只是它不起眼到你覺得那根本算不上是優勢,不值得一提。因為不相信我們有特別之處,所以才覺得發現優勢這個事情根本不重要。
誤區三,對于有優勢的地方,不再精進。
比如一科成績是60分,一科成績是90分,是不是不會花更多的精力在90分上面,因為你覺得90分沒有什么提升空間,60分提高到80分還是容易做到的。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全面發展。
試問下:為什么會覺得90分沒有空間呢?那是因為你把天花板設置在了100分。從人生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優勢、我們最大的天賦是沒有天花板的。
天賦需要持續的優化和鍛煉。
如何發現優勢?
向內發現優勢
利用SIGN模型~~出自馬庫斯白金漢的《現在,發現你的職業優勢》。
Success自我效能,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總是能夠做得特別好,或者總是能夠成功?或者你在做什么樣的事情時,覺得自己特別強大?覺得自己天生就是這塊料,一點也不費勁兒?
Instinct直覺渴望,什么樣的事情,你總是情不自禁的想去做?或是你在做什么樣的事情的過程中,非常沉浸其中?會有心流的感覺,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
Grow快速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好像你是在不斷的去接受一些挑戰,但是你并不害怕這個挑戰,甚至愿意接受和渴望這種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有非常大的成長。
Need滿足需求,有沒有你做過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做完之后特別、特別有滿足感?你甚至希望有機會再做一次???
向外發現優勢
♂ 借助專業測評工具,網上可以找到,在此不贅述。
蓋勒普優勢識別器
MBTI性格測試
九型人格
♂ 他人反饋
找幾位同事或者幾位朋友,請他們夸夸你,用幾個關鍵詞評價你,最好能有具體的實例。
把反饋的這些優點,和優勢的三個層次對比一下,看看是屬于資源優勢,能力優勢,還是屬于性格或者品格優勢?
♂ 分享你的故事,給他人聽
從出生到現在,有沒有這樣一個時刻或者瞬間,讓你至今回想起來,印象都非常的深刻,這個特別的經歷讓你能夠充分地發揮你自己,充分地發揮你的優勢,而且這件事情所帶來的結果是讓你感到驕傲的,試著講出來。
當你回溯人生的各個階段,把每一個階段這樣的時刻,梳理出來,你會發現背后有一條你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的主線,而這條主線其實就是最核心的優勢。
分享者可以結合以下幾點進行回溯;
這件事情是什么?當時是什么情形?
你當時的主要任務/目標是什么?遇到了哪些挑戰?
你當時做了什么?請說出具體的細節。
最后的結果怎樣?了解這件事情的人,給你什么樣的反饋?
為什么現在回想還能印象深刻?在這個故事里,你最欣賞自己的是什么?
傾聽者可以結合以下幾點進行反饋;
你能從講述者的故事中聽到哪些閃光點?
哪句話(哪個情景)證明了這一閃光點?
有哪些才干和閃光點是你特別欣賞和羨慕的?
講述者的分享給你哪些啟發?
美國脫口秀女王Oprah的第一份工作是播音主持,結果失敗了,無奈下被安排到脫口秀節目組。據她回憶,當她第一次走上脫口秀主持臺的時候,就覺得這就是她的家,錄完節目走下舞臺的那一刻,她再也不想離開做脫口秀主持的工作。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土壤,你是沒有辦法成功的,也沒有辦法把它轉化成你的優勢,因為你并不了解自己,你并不知道什么樣的環境或者什么樣的土壤適合你這樣的天賦去發展。
無論向內尋還是向外找,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用這獨一無二的才干,達成我們自己想要的目標。
如果一時沒有找到自己的優勢,也不要著急,慢慢來。當你想要通透的了解自己的時候,對自己有耐心,是最大的誠意。
始于天賦,終于優勢。
當你找到了優勢,就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世界就找到了你,這將是你不斷成長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