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書里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在家鄉最好的中學教書。一日,學校給一名特級教師開教學研討會,那教師退休返聘已好多年,此刻,白發蒼蒼地坐在報告席前。
女子口渴,繞道飲水機前倒了杯水,剛飲一口,突然發現校長站在她旁邊?!靶畎 保iL指著臺上的特級教師,鼓勵她,“好好干,四十年后,你也能開這樣的大會?!迸右豢谒畤娏顺鰜?。
女子后來離開家鄉,離開舊職,她解釋:她不排斥做一個好老師,但校長的話讓她絕望,絕望于“一眼看到四十年后”,絕望與“四十年里的每一天怎么過,如今就歷歷在目”----從此之后的幾年里,她已經轉了三次行,走過N個城市,以追求新鮮的生活方式在朋友圈聞名。
“我今年不想明年的事?!彼Uf。
面對未知有的人選擇恐懼,有的人選擇打破未知,但更多的人卻只有茫然。由此很多人都希望能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以為知道了未來就可以規避許多災禍,就可以過上自己幸福的生活。
現在突然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多放棄父母給予的安穩生活,毅然走向遠方追求夢想的人們?;蛟S奮斗了一輩子也還是一無所有離夢想越來越遠,或許走偏了路還要從起點出發,或許承受他人異樣的眼光。
也許沒有了原來那樣優渥的生活條件,也許缺少了原有的助力。但至少每一天看到的風景都和昨天不一樣;每一天走過的路都很少重復。但可以去到不同的城市,認識不一樣的人,過上異彩紛呈的生活。
我總想,那些朝朝暮暮重復著生活節奏和內容的人。
你不知不覺,順其自然,日子匆匆過,二十年、四十年、一輩子,回首時未必有遺憾。
但假若反過來看,當你因為某些契機,一句話或是一本書,或者你根據現實的合理推斷,清晰的看到二十年、四十年或者一輩子的每一天。你知道自己會在哪一個城市生活,知道自己每天會見到什么樣的人,你甚至知道自己每天會走過哪些路甚至說哪些話。便不免有些觸動,選擇、轉變或者放棄某些東西。
其實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預知,比變化更令人不安的是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