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次我從外面玩回來,母親都會要求我洗手。她知道我討厭洗手,所以每次洗完,
她都要把我的手拿過去聞聞。古靈精怪的我,于是想出了一個辦法,打開水龍頭裝作洗手,
其實是為了讓母親聽見水聲,然后用手摸摸肥皂,伸去給母親聞。
她用力的吸口氣,嗅到肥皂的味道,點點頭,我就蹦蹦跳跳的跑開了。我得意極了:我真聰
明,母親又被我騙了。
看到這,你會不會覺得好笑?洗手是為自己,不是為母親,我明明騙了自己,為什么還很開
心?
不過,你也別笑我。因為,我處處看見身邊的年輕人,在做這樣的傻事。
01
有一天,我收到我侄女的來信,還沒打開,已經被那封信的厚度給嚇到。打開一看,又是一
驚,只見工工整整十幾頁紙上,排列著密密麻麻,卻又工整無比的小字。娟秀而一筆不茍,展
讀之后,更是驚訝了!真難相信一位初中生,能寫出這么深刻的文章。
請她吃飯,我問:你的作文一定寫的很好。
未料,她淡淡一笑:很爛。
她說,她的老師很爛,為什么要寫給她看?
然后,她形容了老師的“爛”,又很羨慕某名校的老師有多好。
問題是,她可曾想過,文章是她自己的,學問是給她自己做的,不是給老師做的。
我不禁想:這世上會不會有許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只因為不滿意學校、老師,而放棄自己、埋
沒了才華?
02
常聽見不好好念書的學生 ,很坦然的說:讀書?誰不會讀?又何必在學校讀?
話是沒錯,但我也要說,學校教育有它的優點,那也是其它環境無法比擬的。
學校教育雖然有不少僵化值得批評的地方,但是,它也像營養學專家,將各種食物做成食譜。
也許很難吃,但是卻是你不可缺少的營養。當你按部就班的讀下來,自然得到了完整的學問。
而不會像你自學時,東一錘,西一棒子,看來豐富,卻忽視了最基本的東西。
有一次,我在電視里看到中央圖書館修補古書的報道。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數十年寒暑不
分,為圖書館的破書換新裝。他把蟲蛀的、水漬、腐爛的書頁,小心地拼湊、裱褙,不知為國
家保存了多少本珍貴的書。
但令人驚訝的是,他竟然不識字。
我忍不住想:要是碰上脫散的書籍,頁碼又已經模糊,又要怎么分辨前后順序?如果他識字,
這十年,他該親炙了多少偉大的篇章啊?
他為什么沒花幾年時間識字?難道是跟拿很鈍斧頭砍樹人一樣:砍樹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磨
斧。
還是因年齡越來越來大,記性越來越差,想學,也力不從心啊。
03
所以,我們應該抓緊時間,趁你還年輕,趁你記憶力還強,好好學點東西。
不信,你去問問你周圍四五十歲的人,他們還記不記得小時候背過的《木蘭詩》。你會發現,
他們很可能忘了昨天吃過什么,卻記得“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
息”。即使不能背全,但總記得幾句。
仔細想想,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他們為什么還記得?因為那是在他們記憶力最強的時候,被
一筆一劃的刻在心上了。
04
我初中時,有位同學很會做小抄。每次考語文默寫時,他就早早到學校,把答案用鋼筆一絲不
茍寫在課桌上。然后,他就站在桌上一踩,踩上一片灰,再用袖子輕輕一擦,讓那些答案掩
在薄薄的灰土下面。考試時,考哪,他就對哪哈氣,鋼筆字跡浮現出來,他就照抄。
有一次,他哈氣哈的太厲害,老師以為他哮喘犯了,引得全班大笑。
還有位同學,專精于制作“袖珍小抄”。中考時,他花了許多功夫,寫了一本數十褶小抄迎戰。
后來這位同學沒考上。說他原本會的,但是心里一直想著小抄,監考太嚴,沒時間翻小抄,反
而會寫的都沒寫。
我想:要是他們拿做小抄的時間好好學習,應該會好很多。最起碼,是刻在心里。
05
記得我教書的時候,那時候學生學的很快,我試著教更深的東西,提出很難的問題考他們。
有一次,一個學生答對了。我很高興,說加分獎勵。
從此,每次問問題,學生們總會問加不加分。漸漸地,發現他們對“加分”的興趣超過“回答”。
有的題目,沒有加分就懶的回答。
當學習只為分數就失去了意義與樂趣,只為分數的學習,會變成更痛苦的工作。
有句話這么說:小時候讀到的一本書,聽過的幾句話,可能成為支撐你一輩子,甚至到老
都呼喚你“站起來,再出發”。它就像是印章蓋在你的支票上,到時候就可以提領。人生的
支票越多,越能左右逢源,越能在緊要關頭靈光一閃。即使在人生困境,都能因為你被讀
書充實的心靈,而得到舒緩。甚至讓你轉化,把那痛苦化作篇章、變成力量。
點贊是鼓勵,關注是激勵,總之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