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生而為戰,安不忘危。
旗,承載榮譽,標定方向。
戰旗迎風飄揚,
昭示先輩血灑戰場捍衛的榮光。
戰歌雄壯鏗鏘,
凝聚將士一往無前的磅礴力量。
戰旗所指,軍心所向。
戰鼓催征,勢不可擋。
3月29日起,《講武堂》推出特別節目《戰旗獵獵向沙場》,敬請關注!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式上,有一個方陣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由100面鮮艷的戰旗組成的戰旗方隊。一面戰旗就是一部史詩!它們從革命中走來,在戰火中挺立,在強軍征途中飄揚。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從本期開始,《講武堂》將推出特別節目《戰旗獵獵向沙場》,為您細數百面戰旗背后的英雄故事。
他們無所畏懼,
創造“步兵打飛機”的光榮戰例。
他們堅守八晝夜,
誓死保衛黃崖洞兵工廠。
他們團結互助,
“王克勤運動”穿越硝煙綻放光彩。
他們是東部戰區的雄師勁旅,
櫛風沐雨,鐵血錚錚。
3月29日本周日晚17:54,講武堂《戰旗獵獵向沙場》系列之《東風浩蕩》(上),介紹東部戰區“戰斗模范連”、“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王克勤排”三支戰旗部隊,歡迎收看!
本集邀請
軍史專家 盧 勇
軍史專家 李 濤
國慶70周年閱兵式戰旗方隊政委 田 亮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講解員 溫 澤
與主持人梁植一起
為您講述東部戰區三支戰旗部隊的故事
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
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鋼鐵洪流進行曲》
戰旗方隊震撼亮相
在閱兵式上展示戰旗方隊
實際上是國慶70周年閱兵式的一個首創
那么這樣的設計有什么樣的初衷?
戰旗方隊有什么特別的訓練方式?
本期節目我們特別邀請
國慶70周年閱兵式戰旗方隊政委田亮
為您揭秘!
作為國慶70周年閱兵式的首創,戰旗方隊的設計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對英雄的緬懷,同時也是對榮譽的尊崇。百面戰旗見證了我軍一路走來的豐功偉績,每一面戰旗都記錄著一場激烈的戰斗,都是一個勝利的符號。
閱兵式結束后,這120面戰旗被轉交給軍事博物館收藏。閱兵式雖然已經結束,但戰旗背后的精神故事將一代代傳揚,激勵后來者奮勇前行。
“戰斗模范連”的榮譽稱號
現屬于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
某合成旅二營四連
又稱“紅四連”
1937年10月
為配合正面戰場的忻口會戰
該連所在的八路軍769團
對位于山西代縣的陽明堡機場發動夜襲
取得了繼平型關和雁門關之后的
又一場對日作戰的勝利
那么這場對日作戰的經典戰例
究竟是如何迅速取勝的呢?
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軍129師769團在當地人民群眾的協助下,隱蔽地進入代縣南陽明堡飛機場,突然發起進攻,經過1小時激戰,殲滅日軍100余人,擊毀擊傷飛機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
三營營長趙崇德在作戰中身先士卒,最終不幸壯烈犧牲,年僅23歲。照片中的年輕人便是趙崇德,正如遺像釋文所寫:“這種壯烈犧牲精神,偉大重于泰山,烈士精神不死,奠定全民抗戰勝利信心。”彭德懷也贊道:“趙崇德忠肝赤膽,與日月爭光。”
“軍機臺”展示紅四連的另兩件“傳家寶”
一面戰旗一個魂
戰旗背后有傳人
紅四連有三件“傳家寶”
除了夜襲陽明堡
這場不同尋常的戰斗之外
主席端過的槍
和一張3元7角3分錢的收據
也是紅四連珍貴的“傳家寶”
那么毛主席唯一一張舉槍瞄準的照片背后
有著什么樣的故事?
一張3元7角3分錢的收據
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1964年全軍大比武中,“紅四連”的神槍手宋世哲以40秒40發子彈擊落40個鋼板靶的驕人成績,引起毛主席關注,主席拿起神槍手的槍,還端槍瞄準。主席一生雖指揮千軍萬馬,但是真正拿槍瞄準的照片卻僅留下了這唯一的一張。
1968年12月到1972年間,紅四連擔負警戒任務。在警戒期間,毛主席夜以繼日地工作,官兵們看了之后心疼不已,于是把連隊菜地里種的南瓜、辣椒、小蔥、豬肉等送給毛主席改善伙食。主席堅持要結賬付款,這張3元7角3分的收據便記錄下了這筆不同尋常的賬目。
“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的榮譽稱號
現屬于東部戰區
陸軍第71集團軍某工程防化旅
這是一支有著悠久歷史的紅軍部隊
在八年抗戰中
它跟隨著八路軍前總指揮部
馳騁華北戰場
參加了保衛黃崖洞兵工廠的著名戰斗
當時黃崖洞兵工廠
有著怎樣特殊的地位?
八路軍為何會選址黃崖洞
來修建秘密兵工廠呢?
黃崖洞兵工廠不僅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制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錘煉出了一大批工業建設人才。朱德稱黃崖洞兵工廠是八路軍的“掌上明珠”。正因如此,黃崖洞兵工廠成為日軍的心腹之患,日軍出動重兵進攻黃崖洞兵工廠,著名的黃崖洞保衛戰由此打響。
1941年11月9日
日軍集結5000多人
從黎城向黃崖洞南口進軍
在保衛黃崖洞兵工廠的戰斗中
總部特務團
以千余人的兵力
抗擊日寇5000余人的猛烈進攻
創造了輝煌戰果
那么這場著名的戰斗究竟是如何進行的?
八路軍在黃崖洞
布設了怎樣嚴密的防御體系呢?
八路軍如何精心布置防御設施,讓日軍的“羊群試雷”、毒氣彈、火焰噴射器等進攻方式均無法奏效呢?
這支殘破的軍號,屬于一名17歲的小戰士崔振芳。黃崖洞保衛戰打響之后,崔振芳幾度請纓,把守黃崖洞的唯一通道。崔振芳孤軍奮戰整整7天7夜,他用100多枚手榴彈,炸死了大量敵人,最終壯烈犧牲。
“王克勤排”的榮譽稱號
現屬于東部戰區
陸軍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
“尊干愛兵模范連”1排
它的前身是晉冀魯豫野戰軍
第6縱隊18旅52團1連1排
王克勤總結的思想、生活、技術
“三大互助”帶兵經驗
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
創造了新的光榮范例
當時為什么要在全軍部隊
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
作為一名解放戰士
王克勤在來到人民軍隊后
為何能夠迅速成長呢?
王克勤因為在戰場上的親身經歷,明白了為什么要打仗,為了誰而打仗,為什么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能打勝仗。他的思想發生了完全的轉變,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解放軍戰士。
王克勤創立“三大互助”帶兵方法
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此后王克勤運動
在全軍轟轟烈烈地展開
然而不幸的是
王克勤在解放定陶的戰斗中
壯烈犧牲
他留下了哪些囑托?
他的戰友們
又對他有著怎樣的懷念呢?
2017年王克勤同志犧牲70周年,“王克勤排”的老兵為紀念王克勤,從全國各地趕赴山東定陶。王克勤的精神與血液,已經滲透到了每一名“王克勤排”戰士的身體當中,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CCTV-7《講武堂》本周日播出的節目《戰旗獵獵向沙場》系列之《東風浩蕩》(上)。
首播時間:3月29日 周日 晚上17:54。
重播時間:下周一、周四、周六 上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