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通過網絡發酵,傳播得最深入人心的一句俗語應該就是這一句: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俗語非常直白地描述了當發生利益沖突時候的種種態度。
一開始,這句話對于那些反駁道德綁架的人確實相當受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人們對這句話的錯誤理解,這句俗語反倒成了一些人逃避責任和的遮羞布。但凡遇到一些小問題,就來一句: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今天公司群里發生了一件讓人特別無語的事情。前段時間,老總把一個項目交給了阿偉,今天是簽約的時間。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這樣重要的時刻,阿偉居然掉鏈子。簽約的地點約在了離客戶住處比較近的一個,簽約的時候,阿偉居然遲到了,讓客戶等了近四十分鐘。然后客戶不愿意了,說那么重要的場合都可以遲到,對于合作的事情可能還是需要再考慮考慮。
而阿偉對于遲到的解釋更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說因為簽約的地方離他住的地方有點遠,沒掌握好時間,所以遲到了。當群里的同事則陰陽怪氣地問他為什么不能早一點出門的時候,他居然來了一句: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這一句話直接讓群里炸開了鍋,有人紛紛嘲諷了“你倒是說說你經歷了什么苦了,早起的苦嗎?”“這就是你經歷的苦嗎?那你還是善良一點吧,我還真的比你苦!”“原來阿偉是個文化人,失敬失敬!”經過同事的一翻嘲諷之后,阿偉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再也憋不出一句話來。聽同事說,他被老板叫去辦公室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這一句俗語本來并沒有什么問題,只是真的不實用所有的場合!倘若所有人犯錯了,都把這一句話當做脫罪的護身符,不但貽笑大方,社會秩序更有可能會因此遭受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