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跟媽媽一起回老家村子辦點兒事——收紅薯粉。一場大雪過后,雪融化了,路上泥濘不堪。如果不是騎著電動三輪車,步行是很難走進村子的。
村子一片荒涼,但是還能看見村子的模樣。每家每戶的院子基本還在那里,房子沒有了窗戶和門,圍墻好多被推倒,殘墻破磚。陽光照射下,房頂融化的 雪滴答滴答流水聲,聲聲入耳。冬日的陽光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眼前浮現出往日街坊鄰居,坐在背風的南墻根下曬太陽,剝花生聊天打牌的畫面。這個時候,我最喜歡聽老人們聚在一起回憶他們的故事。恍惚間好似看到了我家奶奶。
下車了,媽媽喊我。我才從畫面中跳出來,眼前什么也沒有,只有一堆堆建筑垃圾。我家房子拆的早,只有一間屋子還孤零零矗立哪。
媽媽和我下車,打開鄰居姐姐家的大門進到借用她家的院子,抽水用篩絹把紅薯里的淀粉提取出來。姐姐家里只有圍墻大門完好。院子里的房子也沒有了門和窗,堆放亂七八糟的磚頭。一點兒家的味道都沒有。
媽媽和我邊干活,邊聊天。媽媽說,”如果可以選擇,我還是喜歡住原來的舊房子,不喜歡住樓上,感覺那不是自己的家。”我也隨聲附和“其實我也不喜歡住小區。自己家一個院子。街坊四鄰常常走動,多親近!屋里屋外,院里街上熱熱鬧鬧。”
再過幾年,村落不再。一下子覺得沒有了根。其實小區離村子不遠,2里地的近遠。但是平時我不愿意獨自一人回去,即使很想看看。
搬遷有2年多了,先是從有院子的家里住進去過渡期的彩板房,又搬進60平米的小房子。兩次搬家,扔了不少舊東西,讓我的心情失落悲傷,沒有一點兒喬遷新居的快樂!
城市規劃的需要,我們村以及附近的村莊全部被拆遷。我們的耕地部分被征用,大多依舊在。城市包圍農村的速度太快!步伐有點大,一切都還沒有適應。耕地在,農具在,鋤頭,鐵鍬等卻沒有合適地方安置。收的小麥,玉米,花生更是沒有儲藏的地方,只能收割后在馬路上曬過后直接賣了。修路把灌溉地的一部分供水供電基礎建設破壞,一些耕地沒有辦法澆水導致地減產,甚至有的直接荒蕪。也許是有的人懶。但是今年我家玉米花生收成銳減,看到父母的辛苦我都也想讓他們不再種地勞累。
我不喜歡這個步伐,我的家園沒有了。也許有人會說你該偷著樂,不是國家賠你們錢了嗎?其實個中滋味只有親身體會才知。
祖祖輩輩的宅基地,簡單的院子沒有辦法和豪華的別墅相比。那是家,不可替代的家。自己家的地,糧食自給自足。有自己的菜園子,隨摘隨吃。走街串巷,東家長西家短,彼此照應,路上到處熟人,一路打招呼。孩子們在街上跑來跑去,捉迷藏玩游戲。該吃飯了,街上喊一聲,就跑回家了!……
再也回不去了。我的孩子也體會不到這樣的家園了!一切只在回憶中,還有照片里!寫到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我不能記錄完美的家園而難過。我,自然的村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