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都要做很多次選擇,可以說每次選擇決定了你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小到午飯吃什么,選微喇叭褲還是小黑褲,口紅選蘭蔻還是迪奧,大到選什么專業,做公務員還是進外企,選多金丑男還是鳳凰男帥哥……有句話不是說嗎,決定你的不是起跑線而是轉折點,每一次有意無意的選擇其實已經把我們的人生畫圖慢慢的拼湊成型了。
前不久看了松浦彌太郎的<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里面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在不知不覺間,父母為我做了選擇的特訓,這成了我踏入社會的資本,常有人說我工作效率高,但我想這并不是我的動作快或者下筆快,而是我下判斷的速度快,生活中處處可見做選擇的題材。找出來并練習看看吧。”
這讓我想到現在很多年輕朋友非常沒有主見,對于自己的未來也沒有什么想法,前幾天我問在讀高中的表弟,以后大學想選擇什么專業,他一臉茫然的說我沒有什么特別興趣,看哪個就業形勢好就哪個唄,讓我媽幫我選就好了!這并不是偶然現象,現在很多人對于未來沒有規劃,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們缺乏做選擇的能力和承擔結果的擔當,現在的父母事事都幫孩子想到操持好,孩子們喪失選擇的權利和機會,其實學習選擇也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知道自己的審美愛好是什么,久而久之他們會越來越了解自己,更加自信,因為他們明白自己作為一個人,首先享有的是獨立自主的權利,是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別人選擇,其實在這個社會上如果不學會選擇,遲早就會被他人選擇。
對于容易糾結的人來說,做選擇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事,為此,我總結了四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分析利弊法,當你不知道選擇a或者b的時候,拿一張白紙和一支筆,把你能想到的a的所有的優缺點寫出來,再把b的優缺點寫出來,然后你評估一下優缺點中你自己最在意的選項和最不能忍受的選項,那樣你就會直觀的做出正確的選擇啦!這個方法適用于常見的事務性工作,是初級的方法。
第二種方法,是性價比最高法,一件事情你久久無法作出決定,就不要糾結于分析具體細節,嘗試站在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比如說,你勒緊褲腰帶攢錢要買個房子,手頭有200萬,那么如何選擇到最高性價比的房子呢?首先你要多看多收集信息,在掌握大數據的基礎之上,你對房子的地段,周邊環境,房屋的布局,和整體小區的環境都會有個大致的判斷,當你面對一棟待售房屋的時候,你的頭腦就會自動的跟你以前看過的房屋進行比對,比如這個房屋面積比較大,但是它的周邊環境沒有上次那個房子那么好.這個房子總價可以接受,但是它樓下是一排店鋪很嘈雜,這樣你的大腦就會自動的為你做出一個精準的判斷,但是這種判斷的方式一定要建立在多看多聽多收集信息的基礎之上,才能會有一個比較客觀,中立的判斷。
第三種方法是試錯法,也就說你試過了錯的,那么剩下的就是對的。這種方法適用的前提是試錯的成本要在你可控制的范圍內,比如說,選擇誰和你結婚這件事情就不適用試錯法,因為你無法輕易的去更換你的老公或者老婆,離婚需謹慎,且行且珍惜啊嚴肅臉。
打造個人穿衣建立風格這件事就非常的適合用試錯法。你需要多嘗試才知道有些衣服確實不適合你,一直喜歡民族風的發現自己穿性冷淡風,原來以為自己適合寶藍的發現淺藍才更適合自己的膚色,這些你要試過才知道,通過不斷試錯最終找到自己的風格。談戀愛也超級推薦試錯法,因為沒結婚之前都是自由身,你不去試過怎么知道你適合的男人或者女人是什么樣呢?而且這種方法在戀愛階段使用的越多,選擇終身伴侶的準確度就越高,收獲一個美滿幸福的婚姻的幾率也會更高。實踐出真知,就是試錯法的精準總結。
最后一種方法,那就是不做會后悔法,就是在試過上述三種方法都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抓光頭發也不知道到底如何做選擇,那么,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聽聽自己的心,問問自己如果不做這個選擇,我以后會不會后悔?如果你回答會的話,那么勇敢的去做吧!就像大魚海棠里面說,生命輪回,本就是一場奇跡。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不妨大膽一些。
相信通過上述幾種方法,你一定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啦!喜歡本文的請點個贊啦,但愿大家都能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