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歌曲具有排解憂傷、抒發(fā)心中幽暗的功能,抒情歌曲之所以那么流行,大概也暗合都市青年那種不甘、自戀的心情。
而一個歌手的從出現(xiàn)到為大眾所熟知真的是因為他與這個時代正好契合,而且不斷的與時俱進地契合。那英貫穿了中國整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史。
那英就是一東北大妞,哪來的什么舞臺風格。但在麥克風前,她一開口,她就是那個無可替代的天后。
在上世紀80、90年代,跟那英一樣有實力,甚至比她更有名更有實力的女歌手很多,毛阿敏、田震、杭天琪、韋唯、楊鈺瑩、孫悅。而現(xiàn)在,還在歌壇活躍的只有了那英。
實力、生得其時、內(nèi)心開放、愿與時俱進、熱情奔放的個人性格,使得她與時代契合,代表了這個時代的氣質(zhì),成為了代言時代的人。
東北大妞是她的性格的代名詞
作為典型的“東北大妞”,那英性格豪爽,直言直語。喜歡她的人說她不拘小節(jié),不喜歡她的人說她情商低。很多人說,心直口快的人,一般情商都比較低。但是我們看那英在中國歌壇,似乎也不是很孤單到?jīng)]有朋友呢!相反,她還有很多的死黨,與歌壇天后王菲更是莫逆之交。
那英讓人詬病的事情:一是當年林志玲正火的時候,當著林志玲的面學林志玲“嗲聲嗲氣”的講話。二是在2010年一次音樂評獎時候,說刀郎是農(nóng)民歌手,品味不高,沒有資格做樂壇十年的影響力歌手。這番話,確實很有問題!她除了侮辱了刀郎,還侮辱了農(nóng)民,這當然會引起公憤。
其實這兩件事也證明她的沒心沒肺,直爽的東北大妞性格。在流行音樂圈工作數(shù)十年,比較熟悉那英的一位DJ說:那英這個人吧,別看直來直去,其實特別懂事兒,特別懂分寸,情商很高。
而同是谷建芬學生的毛阿敏給她的最高評價是:那英從來不害別人。
彪悍又略有些呆萌的氣質(zhì)讓她有一種強大的氣場卻又不至拒人千里之外,KTV中喝大酒,逼林志玲喝的酒精過敏,雖算不上光彩,卻也可以算是真性情。
歌壇天后是她的成就
說不出為什么,反正只要是那英唱的歌,準能打動人心,簡單的說就是很煽情,直抒胸臆的吶喊式唱法也好,內(nèi)斂抒情的歌唱也罷,非常具有感染力。那英的聲音很特別,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樣。有點沙啞,很適合唱苦情歌,高音部分不管多么高, 總有一種游刃有余的感覺。 不管唱什么歌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讓人神往。
那英的音域很寬,演唱時爆發(fā)力十足,獨特的音線使之屹立于中國流行樂壇三十年不倒,樂壇大姐大地位毋庸置疑。在天后這個詞已經(jīng)已經(jīng)被用爛了,亞洲天后、臺灣天后、療傷天后、XX小天后之類的名頭頻出今天,如果那英還不能稱之為天后,那......
那英的舞臺風格
翻唱歌手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而中國流行音樂還是一片空白,而環(huán)境閉塞,市場又有需要,所以大陸開始流行翻唱,讓不知名的歌手去全盤翻唱港臺歌星的磁帶,然后取一個假相似的藝名,幾乎拷貝原版的封面從而混水摸魚,那英那個時候就是翻唱人之一,而且也不叫那英,叫“蘇丙”,或者“蘇冉”。大門剛剛打開,一切都新鮮,一切都沒有參照,也只有從模仿開始。
西北風
翻唱給那英帶來經(jīng)濟上的收入,但對名氣和地位毫無幫助。而真正讓其出名的,是當時流行的是“西北風”。
上世紀八十年代,“西北風”的歌曲相當火。許多歌手都用流行的唱法來演繹西北民歌。像傳唱度非常高的李娜的《我家住在黃土高坡》。田震也是“西北風格”的代表人物。而那英的這首《山溝溝》走的也是豪邁粗放的西北風,這首歌還入圍了1988年香港年度十大金曲。
那個時候的那英給人的感覺是別人唱不出來的歌曲,經(jīng)過她的有特色的嗓音一唱這首歌就會流行,例如《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
晚會歌手
九十年代的人們的娛樂方式基本以看央視和各大省臺為主,綜藝很少,主要是晚會,所以晚會成了明星、歌星經(jīng)常出現(xiàn)、最直接、最容易出名的地方,那時候多少藝人想上春晚,哪怕是合唱群唱一首歌,因為,只要露個臉就能全國聞名是大概率事件。
那英是我們著名音樂家谷建芬的弟子,所以成為晚會的常客也是理所應(yīng)當。雖然那英在晚會上的成名較毛阿敏和韋唯晚,但那英在九十年代中期成名之后,也頻繁在晚上露面,不僅上央視春晚,她還上過新加坡春晚,“亞運前奏”晚會、香港回歸晚會。
迄今為止,那英已經(jīng)11次登上春晚的舞臺。
影視劇歌手
《渴望》讓毛阿敏成為中國大陸最受歡迎的女歌手,《便衣警察》被劉歡飽含鼻音的聲音唱成了時代金曲。那時,那英也不遜色,當年《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過把癮》,《祝你平安》可是耳熟能詳?shù)摹K唤?jīng)意唱了一首《祝你平安》,后來被孫悅死活拿去,成就了孫的事業(yè)。
可見那英的金曲實在是多,隨便拿出一點點,也能成就另外一個明星。
都市情感歌手
1993年,那英赴港臺發(fā)展,簽約福茂唱片公司,成為去臺灣發(fā)展得最好的女歌手,1994年,那英在臺灣發(fā)行了第一張專輯《為你朝思暮想》。1998年,專輯《征服》閃亮登場,在全亞洲賣出200萬張。主打歌《征服》至今仍是KTV點唱較多而難度系數(shù)最高的歌曲,歌曲考驗唱功,也唱出都市女人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和痛苦。
這首歌也是和足球浪子高峰一段感覺的真實寫照,十年戀情把那英折騰得死去活來,但是也因為這段痛苦的情感經(jīng)歷,讓那英在歌曲中的處理很細膩更真摯,人歌合一富有震撼力。
那英終將成為殿堂級歌手,或者稱為歌唱家。
那英的成名史本就是時代的寫照,也能夠單純在她的每一階段的歌聲里感受到歲月流逝和她情感的曲折。
知名的音樂評論家李皖雖然更喜歡王菲,但他是這樣評價那英:
那英的聲音不柔弱,雖然簽約福茂、百代后一直向著柔聲細語發(fā)展,但一直還含有一種韌的東西,實中有氣,氣中有實,既緊又松,既韌且彈,這形成了那英的口音。另外,那英不管唱多高的音,始終給人一種未放量的感覺,還悠著,還有余力半含未吐,聲音把你帶得很高,已足夠高了,但感覺還在升,并且不險急,這種音質(zhì)別的女歌手沒有。
只有天賦的好嗓子才能支撐這種唱法。比較起來,王菲就沒有那英的天賦,或者按常人的概念:王菲的嗓子沒有那英好。
2002年以后,那英漸漸淡出歌壇,療傷止痛。她是一個傳統(tǒng)而癡情的女人,那段轟轟烈烈的戀愛讓她傷痕無數(shù),在體味了個中心酸的浪漫與真實的疼痛后,2004年她終于離開那個不值得的人。
2006年,她與海歸孟桐結(jié)婚,再育一女,過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那英曾說,每次唱歌她能把自己唱得起雞皮疙瘩,這時她想得最多的是,我有一個偉大的媽。那英還沒有迷失自己,知道是老天賞飯。
這么多年來,那英還是那個直爽的那英,但是多了些沉穩(wěn),多了些淡然。我們看到她對后輩的耐心,看到她照顧家庭的甜蜜。
那英曾被《Time》時代雜志評為:13億華人最愛的聲音。如果在八十年代,她早就是“歌唱家”了(因為那個時候動不動就稱一個有名點藝人為“某某家”),但是現(xiàn)在的要求更高,但距離并不太遠。
一個人的走紅,既與她個人的性格有關(guān),也與時代有關(guān)。你與時代契合,代表了這個大時代的氣質(zhì),也代言了大時代的人,你就可以成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明星。
文/云安源娛樂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