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鄒胡夏本尊。鄒胡夏爸爸姓鄒,媽媽姓胡,生在夏天,于是有了鄒胡夏這個名字。這名字也給她徒生不少煩惱,因為倒著念回來,就是"瞎胡諏"。
鄒胡夏倒是沒有辜負這個綽號。她從小的志愿就是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看了《十七歲不哭》后更是矢志不渝,堅定了做小報記者的理想,跟蹤八卦總是能從片語只言里捕風捉影,卻從未失過手。
鄒胡夏生在小縣城,父母家教甚嚴,尤其有個虎媽,相信棍棒下才能教出別人家的孩子。鄒胡夏也果然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成績不穩定也沒出過年級前十,尤其是高考聯考,總是能把60分滿分的作文寫到59分,讓數學老師對她總是失誤的數學成績敢怒不敢言。
然而鄒胡夏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要這么拼命學習,就是因為大家都在努力學,就是因為這樣才是大家評價體系里的好孩子?!她才不想當別人家的孩子。她無非是想趕緊離開她媽,走出縣城看一看。
了解鄒胡夏的人都知道,她在家乖的像只貓,出門就是只老虎。在家按部就班的學習,三點一線的行程,從不頂嘴,從不忤逆。
出了門,鄒胡夏總是和班里坐在最后面的男生混在一起,因為他們不裝不假,沒有廢話。曾經有節晚自習,鄒胡夏和后排小兄弟在抽屜里打篩子,被班主任從窗戶上特制的窟窿里偷窺了正著。
第二天班主任找了那個男生談話,大概意思是你也不看看你幾斤幾兩,能配得上人家姑娘。鄒胡夏因為學習好卻沒有被批一句話。鄒胡夏對班主任的措辭簡直痛恨到惡心,雖然當時她也不知道為什么會有惡心這種生理反應。
然而再是只老虎,也是馴養的虎,沒有野性。這種活在別人評價里的生活,多少是對鄒胡夏產生了影響,這是后話。
上大學后,鄒胡夏認識了很多朋友。夜聊的話題總是讓鄒胡夏深感自己的無知,有一天大家聊起小時候的動畫片偶像劇,鄒胡夏什么都不知道。有個姑娘突然說,鄒胡夏,你到底有沒有童年?!
就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鄒胡夏一直記到現在。那是因為第一次讓她有一種意識,我的童年到底有什么?學不完的課本,永遠比不完的競爭對手,從來不能輸的恐懼和活在別人評價里的認知。然而,最可怕的是,身邊所有人都認為是對的。
鄒胡夏記得只有一次,她真的忍無可忍的做出了反抗。鄒胡夏的表姐把家里所有人的照片做成了電子專輯,這在當年確實挺稀罕。表姐從小學習不好,但是就是擅長搞這些小玩意兒。當年那個專輯從電視里放出來,全家人都夸表姐聰明厲害。鄒胡夏也確實覺得很好玩兒。
回家后,鄒胡夏爸爸坐在沙發狠狠抽了一口煙說,鄒胡夏,你就沒本事做個跟你姐一樣的東西出來嗎?能有多難?!你研究研究,明天必須給我做一個。
正啃著蘋果上樓的鄒胡夏突然怔在了那兒。一瞬間爆發了,吼了一句:"為什么她會我就得會。她有她會的,我有我會的。我為什么必須和她一樣。”
鄒胡夏那時候小,她一直認為她生氣是因為那些話是出自她認為開明的爸爸之口,如果是她媽說,她才懶得理。后來,鄒胡夏才明白,她早就煩透了這種活在別人評價里的模式。
鄒胡夏碩士期間,一直幫導師做辯論賽。有一次挑選隊員時,導師問鄒胡夏的意見。鄒胡夏說:確實這幾個都不錯,但恰好都是自己同門,其他人會不會認為我們不公平?導師說,我不在乎別人說什么,我只選我認為好的隊員。
鄒胡夏那一瞬間才明白,自己潛意識里根本也是在乎別人評價的。她突然有點懊惱和失望。
最可怕的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對的,都選擇走的那條路,是因為走的人多了就是對的,還是真的就是對的。如果他們不對,卻因為他們人多聲音大,迫于評價你也選擇和大家做一樣的人,一樣的事,一樣的路,就是正確的選擇嗎?!
鄒胡夏那一瞬間,突然覺得活在別人的評價里的后果是如此的悲涼和可怕。我之所以是我,是因為我有我自己的選擇。
從那天開始,鄒胡夏才真正明白,堅持自己主張和堅持自己選擇的意義。
我不要活在你們的評價里,也不想要和你們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