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我們乘車到達六盤水市興義東南部的萬峰林。
萬峰林屬于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由近兩萬座奇峰組成,綿延數千里,形成了一道天下罕見的峰林畫廊,山蜂秀美,氣勢磅礴,是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徐霞客曾在游記中寫道,"叢立之峰,磅礴數千里,為西南奇勝",并贊嘆說,“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
我們乘觀光車,沿山路而上。景觀大道沿線設有多個觀景臺,方便游客觀景和拍攝;景區精彩的解說詞和專業熱情的導游,更使我們可以盡情欣賞西峰林景區的8大景觀:將軍峰,眾星捧月,錦繡田園,八卦田,田園織錦,六六大順,地眼和落水天坑。
第一個觀景臺,是觀賞將軍峰的最佳處。在萬峰林入口西望,群峰環繞著一座挺拔傲立的巖溶孤峰——將軍峰。將軍峰昂首挺立在郁郁蔥蔥的林木之中,傲骨英風,威風凜凜。
有將軍,就必然有守護的對象。這里的叢山峻嶺之中,還躺臥著一個睡美人。她素面朝天,眼睛微張,胸部豐滿,腿部彎曲,幕天席地睡臥于峰林之頂。
在睡美人前方,是萬峰林的標志景觀——眾星捧月。這片峰林分布均勻,山形秀麗,獨立成型,是典型的羅漢峰林。眾山聳峙,中間一座孤峰,猶如“眾星捧月”,又如八方來朝。
從某處觀景臺遠眺,周圍山峰如群龍起舞,綿延起伏,是典型的“群龍峰林”。俯視腳下則是一片開闊壯麗的田園,縱橫交錯的點點村莊、帶帶農田、條條小路和片片樹林輪廓清晰、顏色分明,恰如一幅幅立體的田園織錦。這里就是“錦繡田園”了。
青青稻田中,人們用其他作物種出大大的“福”字和其他圖案,真是巧手天成,匠心獨運。
在納灰寨的農田中央,平鋪著一片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在這里,地下河局部坍塌和地表水的溶蝕作用,形成了典型的蝶形漏斗。農田耕地就以這些蝶形漏斗為中心,弧型展布,構成了奇異的“八卦”圖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驚嘆不已。
八卦田中有三個天然地漏,深不見底,被稱為“地眼”——大地的眼睛。“地眼”深深嵌入大地深處,與天空遙遙相望,所以有了“人與物相融,天與地對白”的解說詞。
納灰河在田野中穿過,又在原野中消失。據調查,原來河水通過山腳下巨大的落水洞,潛入了地下暗河,在地下穿延二十多公里后,又重見天日,匯入珠江。這樣的落水洞被稱為“落水天坑”,納灰河流到這里悄然離去,給追尋它的人們留下無盡的遐想。
觀光車把我們帶到又一處觀景臺。眼前有六座山峰,高低起伏,呈“修直角形”,棱邊線條明朗、陽剛、大氣,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猶顯挺拔、險峻。這里號稱萬峰林的金字塔,取義“六六大順”。
站在最高的觀景臺上,俯瞰整個萬峰林景區,但見一座座青黛色的奇峰秀巒聳峙連綿,黃綠相間的田野樹林縱橫交錯,古樸的村寨民居散落其間,清幽的小河彎曲流過,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卷,宏闊壯美,讓人感嘆于造物神奇和滄海桑田。
午飯后,我們回到將軍橋,租自行車騎行穿越布依族的村寨和田園(兩人騎和單人車各一輛)。
我們在田野、村莊和峰林中穿行。一條彎曲的小溪,在農田中緩緩流淌。一座座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白墻黛瓦,在青青稻田的環繞中呈現出錯落和諧的美,再加上四周蔥郁層疊的綠樹青山,如油畫般立體、鮮明,浸潤滋養著我們的眼睛,緩解治愈了我們疲憊的身心。
布依族是這里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他們崇尚大自然,認為萬物皆有靈。“納灰”,布依語意為“美麗的田園”。因為這里原生態的田園風光——峰巒疊嶂、田壩勝錦、村落如珠、古榕若翠,納灰村在2013年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
我們在納灰河畔乘涼小憩。古榕參天,濃蔭照水,溪流青碧,兒童嬉鬧。撩水在手,清涼沁心,水波晃動,蕩漾開去,人也隨著波心,欣悅、放空又沉靜。
我們還在田間小路上,品嘗了黔西南特色的涼剪粉和蝦子水晶涼粉,清涼爽滑,甜潤解渴。藍天麗日,白云朵朵,微風吹過,田里的稻苗和玉米散發出晨晨清香,讓人沉醉,好像我們也是納灰村莊的原住民了。
我們騎行的終點,是萬福村和萬佛寺。這里有好長一段陡下坡,需小心慢行。隨后還有相當的路程,才最終到達萬佛寺。據說這里有天然的洞穴寺院道場,可容萬人,洞宇恢弘,洞內千姿百態,可惜我們無緣見到。
最后,我們沿觀光車道返回,一路疾行,騎得飛快。剛學會騎自行車的兒子也奮勇當先,毫不停歇,實在累壞了,才提出和我換車,和爸爸共騎一輛。過后想來,這段騎行真是緊張又刺激。
在出口處回望,只見雄渾磅礴的萬峰林,層層疊疊,一直延伸到天際。借用專家評說,在萬峰林,“山是景的海洋,水是光的磁場,路是錦的畫廊,氣候是春的天堂,風情是歌的故鄉”。
萬峰林,以它的山、水、田園,永遠地吸引著游人的腳步。再見了,萬峰林,天下最美的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