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愉快的周六了,這漫長的一周終于結束了!先祝大家周末愉快。今天咸魚要說的是基思?
斯坦諾維奇的《對偽心理學說不》。說到這作者真是讓咸魚又愛又恨,愛的是咸魚讀過他的三本書《超越智商》《機器人叛亂》《對偽心理學說不》都是大神級作品!恨的是他的書真是太難說了!
嘛,本來這篇想的是對書中的科學理論進行一翻綜述的,但是咸魚嘗試未果。于是乎咸魚這篇決定就著《對偽心理學說不》一書中對于市面上流行的文字來
!
就心理學而言,一般公眾除了弗洛伊德和斯金納的研究之外,外行人對其他卓越的心理學研究幾乎一無所知。看看市面上賣的書就知道,大多是一些早期的心理著作。基本都是偏向于精神分析。但是問題是,現在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這些已經不能代替現今主流了,并且還有很多都已經被證有重大缺陷!雖然科學有聚合性,這些即使是被證有缺陷的研究對科學的發展依然是有很大貢獻。但是問題是后面那些被修正過的理論并沒有有效的延伸普及開來。這就造成了一本經典著作反而給讀者帶來了錯誤理論的奇怪現象。
還有的就是打著心理學旗號的偽科學書,比如星座,金字塔能這些。這些東西就懶的講了。剩下一種最多的就是自助類的書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雞湯和勵志。當然自助類的書也有一些好書。但是大多數這類書,都是出自非專業人員之手。有的是采用套套理論,即告訴你“三思后行”又告訴你“時不待我”。有的是把以前的理論換一種說法和你再說一遍,舊瓶裝新酒。好一點的會告訴你怎么做但是很少不告訴你為什么,即使告訴了你為什么,基本上也是依靠他們的個人經驗或者少數的幾個案例來向你說明!完全沒有可重復性!
不光是心理書籍這樣,隨著信息越來越廉價。人們現在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自己愿意看到的東西。人們總是更愿意看到更新更神奇更有沖突的東西。于是市面上就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江湖術士和媒體名人的節目與文字。而這些東西的作用只是讓你看起來爽而已!對你的實際生活以及認知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罷了。畢竟讓自己爽,感到快樂,也算是這種東西的貢獻了。但是問題是這種東西給你爽的同時還帶給了你錯誤的觀念,這就得不償失了。
來一起看看一些流行的東西為何用處不大
先來看看一些實用類型的技巧方面的書和文章。比如什么什么導圖呀,什么什么工作法呀,怎么怎么社交,怎么怎么變的厲害呀等等一類。我不知道這些方法對多少人真的產生了作用。個人看來,這些以個人經驗與價值觀為導向的技巧有沒有科學依據先不說。假設真的有效,問題是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并且真的產生作用!
每個人的情況是不同的!這種以手段來導向目的的做法真的有用?這種技巧的源頭大體分兩種:一種是個人成功的經驗,然后總結出來。這種只對他個人有用的經驗,你憑什么覺得你也適用。普遍性證明在哪里?
如果這種技巧是那些大量閱讀,瘋狂工作,社交達人和一群真心厲害的人使用的同樣的方法而總結出來的呢,那又如何!那么問題就來了,是他們用了這種方法才成功的,還是他們成功了所以有了這些方法!注意!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你的目的是變成某種人,而不是學某種方法!就拿讀書來說,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讀書方法這個導圖,那個筆記。其實個人感覺只要你認真且大量的閱讀了。這些方法都是自然而然就采用了!是不需要刻意為之的。不是有了這些方法,你就能怎么樣怎么樣了。而是你開始認真做了,才自然有了這些方法!且這些技巧方法是別人的,就算是大量證明統計出來有效的方法。但是對于一心想找方法而忘記本身學會這些東西就是要下苦功夫的人們來說又有多少能堅持下來呢?堅持下來,最后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這些方法呢?還是因為堅持呢?當然市面上正在有效的技巧類的書有沒有!有!問題是他能占多少,又有多少人看呢?(這里并不是說這種技巧對任何人都完全沒有用,只是想表達不要太癡迷于所謂的方法論。提醒大家不要陷入誤區)。
再來看看情感類文字,什么我與男/女友之間的故事,我的什么什么你不懂。讀的時候覺得感同身受,受益頗深。但是事后一陣又如何呢?然并卵吧!為什么!因為本質上這些問題總的來說,情況與解決方法都是非常簡單明了的。這些東西都是普遍存在的。大家道理都懂,你看到的其實就是你自己愿意看到的東西。可是這里的困難不是在于總的問題與方法而是具體情況怎么處理!而具體的情況又是不可計數的。這才是重點所在。而情感類的問題基本上不就是你不懂我,我不懂你,價值觀不一樣,兩人不平等,缺乏溝通等這些簡單且大眾這么多年來心理早已有答案的問題。來來去去換著說法來賺眼淚賺同情,讀起來覺得自己也是這樣的,真是可憐呀!自己都同情自己。但是這些對你實際生活能有什么用!僅僅只是為了自己的不努力,不溝通,不愛了找到一個安慰自己的借口罷了。然后自己孤芳自賞。覺得這世界上怎么就沒有人懂我,我要找的一個什么什么樣的人云云。如果自己真陷入這種幻想與借口中而放棄努力生活,那以后醒悟過來后就真的會“香菇藍瘦” 了。當然市面上有沒有這類好的文字!有!怎么選!下面再說。
還有一些雞湯類和打著心智與思維類的偽雞湯書和一些什么預測類的書等等一類不能證偽的東西。這種東西流行是因為這些東西給了你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因為它們能夠解釋一切事情。預先知道無論什么事情發生,你都能理解它,不僅給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讓你擁有應對這個世界所需的安全感。但是,這種安全感的代價是知識與認知發展的停滯。這種代價你愿意付嗎!
再加上各種新聞與文字為吸引眼球常常干些誘導人的事,這更加劇了流行文字的無用性。比如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和約翰·肯尼迪總統的神秘巧合;什么你的態度(ATTITUDE)才是左右你生命的全部,因為1+20+20+9+20+21+4+5=100等等。如果你單純相信了,那可真要小心了。就如上面的。你怎么不說只要加上時間維度硬要找相同點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按照這個字母加法的邏輯impotence(陽痿)是不是也能說是你生命的全部?
還有以個案研究和見證敘述為例論述什么讀書無用,吸煙無害的文字就更不用多說了。更高級點的像選擇性偏差誤導因果的等等。(就比如某某地方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死亡率高于平均水平則可得這里的空氣差,害死了這些人!但是實際上是這個地方空氣質量好而患有呼吸疾病的人都愿意搬到這里,然后他們死在了這里才發生了這些上面的情況。)這些東西是神秘了,是新奇了,你是找到了你想要借口的依據了。但是沒能讓你知道這是一個概率以及統計的世界!這樣東西其實都有個科學的解釋。那這樣對于你的生活產生的結果是好還是壞呢?
得,那我們這些都不看,我們看科普的文章和新聞總行了吧!這你也要小心!因為如果你不是在專業的期刊雜志上看而是在某些文字新聞之類的地方看的話。那可能還不如不看呢!為啥?
因為為了吸引人,上面的東西真假先不論。所采用的描述一般是什么什么諾獎級的發現,全新的理論等。就拿現在很火的某某基因編輯來說,一開始新聞說成諾獎級,現在又開始報道備受質疑等等,這樣的事情在新聞上屢見不鮮。很容易讓人產生科學是“躍進”模式發展和學界反復無常,打壓同行的感覺。但是科學其實是漸進整合的過程,事實上,很多科學領域的進步靠的都不是某一個突然的突破,而是由一系列構不成重大影響的停頓及前進之間的反復所組成的;并且科學是要服從同行評審的不是一下子就有個大新聞的。
現在新聞的報道就這基因編輯來說。先不論真假,單從給民眾看到這樣的新聞來說,給民眾帶來對科學錯誤的認知這點是不用懷疑的了。
還有一類經常說什么什么思想被埋沒什么什么人才被打壓,具體參照下引力波事件。說的好像想法很值錢的樣子。但是真實情況下,想法其實不值錢!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在早飯前想出幾個這樣的念頭來:什么是生命的本質?宇宙的起源?時間的起點?科學家們自己也很容易就能想出來。但這種不能找到方法來驗證它們的對錯。一個既不能被證實也不能被證偽的想法,對科學來說其實并沒有什么用。
就拿大陸漂移來說,你可能也曾經在地圖上發現大陸的形狀好像能合在一起,這些大陸可能原來是一體的。但是這個想法對于科學來說又有什么用呢?就像現在公認的大陸漂移假說之父魏格納,他當年發了這個問題并且進行了研究且發現了很多證據,但是因為大陸是怎么漂移的原因等問題他一直沒能解決。結果大陸漂移學說在半個世紀內都是被主流所否定的,直到人們發現了“板塊構造理論”才承認了大陸漂移,那時候他都已經死了。真要算起來,你說最初你看地圖發現可以重合的想法,對于科學來說能值幾毛錢呀?
說了這么多反例,那具體生活中應該怎么辦!不能因噎廢食吧!市面上難道就沒有好的了!當然有!至于辨別,就要看自己了。這里就說到《對偽心理學說不》一書的主旨了:(1)可證偽性;(2)概率性預測;(3)服從同行評審的公共知識;(4)基于聚合性和共識的科學知識。需要有這些認知,才能大概率的避免被上面所說的東西所迷惑!可證偽能讓你避開有害的模因;概率性讓你知道這個世界其實只是概率性世界這可以避開陰謀論和錯誤的相關性引導;后面兩個可以在你在自身力量不足以判斷的時候防止偏聽偏信。總而言之,一個正確的科學觀在現今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純屬咸魚個人瞎扯觀點。個人觀點隨時改變(就是這么的不要臉)歡迎交流。愿每人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下篇見咯!
?+6???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