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會運用拆書的技能帶領大家去提升說話水平,用一年的時間拆解10本口才方面的好書,從每一個點作為立足點,去提煉出平常生活工作中的講話技能工具,大家可以跟隨我把每次的內容運用到實戰中去,不斷精進,在2017年彌補說話這塊短板。
R閱讀片段:
孫路弘《說話的力量》多看版p66-67
在表達中需要提前進行受眾分析。分析應該從3個方面展開:
1.分析受眾的認知水平。包括受教育程度、文化程度、生活的環境以及水平,甚至要了解他們的用語、他們習慣的詞匯。
2.分析受眾的價值取向。大致的思想境界、意識形態,以及對表達者可能的態度,是敵意還是善意。
3.分析受眾的內心期待。就是他們期待聽到什么,他們希望通過傾聽你的表達有什么收獲,是知識方面的還是信息方面的,還是得到啟發、增長實際技能等。
I拆書家講解引導:
在《說話的力量》的片段中講述了我們在表達的時候需要進行受眾分析,并給出了受眾分析的三個維度:
A: 思認知水平
B: 思價值取向
C: 思內心期待
表達不僅僅是簡單的傳達內容,很多時候我們把重點放在了表達的內容上,而完全忽略了表達是講話者和聽眾雙向的活動,沒有做到根據不同的聽眾來調整你的表達內容。那么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分析我們的受眾呢?書中給出了很明確的三個維度:認知水平、價值取向、內心期待。
舉例來說:
A:在專業的醫學論壇上作報告,內容可能涉及很多專業術語,行業詞匯,這樣的內容如果給沒有專業背景的聽眾來講,會不會把人講困了,講蒙了。這就是沒有分析受眾認知水平的結果,你的講話內容涉及到的知識、術語、以及網絡用語是不是當前受眾所熟知的。
B:在粉絲泛濫的時代,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喜好的人,厭惡的人。對于某些粉絲,不管你說什么,只要涉及到半點有損他們心內中偶像的言辭,都會導致他們的過激反應。怎樣避免可能的用詞不當,用例不當呢?就是要分析下你的受眾到底有怎樣的價值取向,你講話的例子會不會招致敵意。
C:這是一個信息井噴的世界,每個人聽你說話內心都會有自己的期許,怎樣讓受眾能夠在你的表達中得到收獲,這也是需要提前分析準備的。
看了上面的分析,大家已經感知到了受眾分析的重要性了。無論在工作中講話,生活中表述,都提前分析一下受眾的認知水平、價值取向、內心期待,定會為你的講話增光添彩。
A:拆為己用:
回想你曾經遇到的悲傷的或讓自己情緒低落的事情,想想要是用這樣的辦法,你會怎么來調節自己,最終會獲得什么樣的效果呢?
A1:【看了這個段子后】想起了以前自己在妹妹婚禮上的發言,用了很多歌名和歌詞表達自己的祝福。說完之后,發現臺下沒啥反應,很多人一臉懵懂的看著我,當時還不知道為什么,還暗自為自己的發言感動著呢?在席間,二姨才問我,剛才都說了些啥,聽都聽不懂。頓時,我一臉黑線!
A2:【思考】為什么自我感覺良好的發言,卻沒有打動聽眾呢?別說打動,就連基本的傳達功能都沒有達到。讀了今天的段子才發現,我完完全全是自嗨式的表達,單從內容上來說,的確還不賴,但是卻忽略了臺下的聽眾分析。他們大多是長輩,對于娛樂,對于K歌,幾乎是門外漢。所以那些特定的組合代表的意思,他們更沒法能夠聽懂。
【改進辦法】
從今天2016年的12月19日起,在遇到同類的講話,我會用上面的受眾分析三維度來思考:
1.【思認知水平】:他們的教育程度是怎樣的,他們平時接觸的詞匯是怎樣的,我表述的內容中那些是他們可能沒接觸過,或者聽不明白的部分,怎樣去修改這部分內容,以達到盡可能多的人能夠聽明白。
2.【思價值取向】:他們跟自己的價值觀那些是共同的,那些是互相排斥的;他們對于我今天的講話可能會是一個什么態度;自己的講話中那些觀點可能會刺激到他們,講話中的例子是否會引起他們的反感。以及怎樣去降低這種差距。
3.【思內心期望】:他們聽我表達是想獲得什么收獲,如果是想要獲取知識和技能,我的講話是否有充分的內容給到他們;如果是想獲得建議,我給出的講話內容中是否可以幫助到他們去做取舍等等。
【結論】古有三思而后行,一定要把受眾分析做為表達的前提條件,做到三思而后言:思認識水平,思價值取向,思內心期望,這樣才能讓你的講話更加準確和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