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驚訝數學的“奧妙”,很多人在品嘗數學的“懊惱”……這是一個包含了孩子、家長、老師&數學的“局”,一個都少不了。
作為一個三年級孩子的母親,我身在“局”中;作為一個有5年競賽數學教學、命題經驗的教師,我依然身在“局”中;作為一個與琴為伴三十多年、也曾有過5年鋼琴教學經驗的教師,我有幸擁有一份“局”外的視角。?
我是——魔數師,你與我,因破局而聚。
第1篇? 不得不入的局
? ? ? ? ? ? ? ? ? ? ? ? ? ? ? ——數學的味道小狗也能聞到
? ? ? ? ? ? ? ? ? ? ?
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
陰暗龐雜的房間里,蓬頭垢面的舍普特正沒精打采地扒拉著石板。每挪開一塊,都要用手先抹掉上面的灰層,然后仔細地在那淺淺的刻紋中尋找“前年去尼羅河下游賑災時調用了幾頭駱駝”的記錄。當他挪開第8塊石板時,舍普特終于找到了答案,只是嘴角還沒來得及往上翹,他便被滿屋的灰塵嗆得咳嗽起來:“咳咳,這就是只有貴族才能得到的工作?真是駱駝它表弟……”
將時間拉回到公元2017年,沒有看懂“駱駝它表弟”的你,可能會直接長按然后點擊“搜索”,也可能打開“度娘”輸入然后搜索,雖然手機屏背后那小小的空間里沒能藏著10萬個“舍普特”,但它依然會在0.1秒的時間內彈出34000+條信息供你選擇,即使這個平常的過程并沒有搜索出“駱駝在美洲表弟羊駝”,但它不妨礙你能體會到以下三點:
1、在古代文明中,數學只掌握在極少數貴族的手中,它是統(tǒng)治階級的專屬;
2、建立在高中余弦定理之上的搜索算法是如此的方便迅捷;
3、非常幸運,我們生活在6000年后的今天。
今天的我們,忽略生活中的數學大概就像魚兒忽略身邊的水,只因無處不在,所以習以為常。但我們被數學的海洋包裹著,確也是不爭的事實。
淘氣的“對應”不僅讓人們學會了手指計數,還用化名“對仗”讓人們寫出了詩詞歌賦;靈動的“轉化”不僅讓QQ衍生出微信,還讓商店衍生出淘寶;文藝范兒的“數形結合”不僅讓枯燥的數字變成了漂亮的圖形,還讓遠方的快遞精準地落入辣媽的手心……就連漫畫都在我們小時候被數據流占據:戰(zhàn)斗力100萬+的弗利薩、20倍的界王拳、超級賽亞人3,童年的你是不是也曾為這些數字激動不已!
小明同學:“魔數師,上面這些我都認!可升學這事兒能不靠數學么?”
秉承數學證明追求簡潔美的一貫風格,我扔出一根火腿,于是乎,身邊的旺財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沿著一條直線沖向了它的晚餐,又于是乎,我應景而言:“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數學的味道小狗也能聞到,升學還能沒有數學嗎?”
小明:“……”
(未完待續(xù))(請看下集:升學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