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溫州姑娘小琳吃了一年外賣,突發急性胰腺炎,被送往醫院后還住進了ICU,抽出的血漿都成了“豬油色”,其甘油三酯超標18倍。
這是意外還是必然?我們的媒體似乎給的輿論導向就是外賣是十惡不赦的!?
今天盟主來深入淺出的分析一下,外賣=高脂飲食=高脂血癥=血液像豬油?如何做好科學的預防?
大家都知道,外賣商為了提高產品的色香味,都會使用一些“秘制”的食材與輔料!
此處,想必大家就會想到地溝油、蘇丹紅…,外賣在國人眼里難道就這么不堪一擊嗎?
客觀的說,做外賣的大部分都是有門有臉,而且現在網絡平臺那么發達,光是輿論的力量已經夠各位商家喝一壺的了。盟主也賊喜歡下館子,其實很多小餐館的后廚跟家里燒菜也沒多大區別,問題最多可能出在放的料有點重了。
那么像小琳吃出了問題,媒體似乎扒出了興奮點:外賣=高脂飲食=高脂血癥=血液像豬油。全民恐慌加斥責,媒體一陣歡呼!
這是一個超級可笑的笑話,就跟喝紅糖水補血的言論一樣無知!這種謠言竟然沒有破,還登上了大雅之堂!
外賣=高脂飲食?
絕對化。
高油高鹽的“低端”外賣,你一個白領商務人士天天吃,本來身體光合作用就少,不出問題真是怪物了;但是擱在那些重體力勞作的藍領工身上,這些高油高鹽是美味的、恰當的、健康的,高油可以補充能量,高鹽可以補充流失的鹽分!
所以媒體闡述的問題,是食用者本人釀成的!這個鍋,咱外賣不背!
高脂飲食=高脂血癥?
不一定。
如果人體的基礎代謝率低,高脂飲食會增加肝臟和腸道的代謝負擔,長此以往,很有可能引起高脂血癥(高血脂);但是如果擱在運動量大、體格比較魁梧的身上,高脂飲食就跟喝白開水一樣,很容易被代謝處理掉,這樣也不全是不健康的。
既然美食不可負,吃完了又消受不起的人,還是乖乖的多運動去,別再讓外賣給咱背這口黑鍋,不然外賣都倒閉了,大家只能吃泡面了,要知道現在吃泡面吃飽了可不便宜!
高脂血癥=血液像豬油
這是誤導性錯誤!
血液是由55%血漿+ 45%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組成的。
血漿的成分:水分占90%,血漿蛋白+無機鹽+脂肪…占10%;那10%主要還是血漿蛋白,而且剩下的那些東西,尤其是脂肪,需要跟血漿蛋白綁在一起才能在血液里生存!
所以正常的血漿是淡黃色液體,我們看到的那張乳白色的血漿照片應該是乳糜血,是由于血漿中的血脂偏高造成的!那這樣的血是不是就跟媒體廣而告之的那樣,像豬油,是不正常的!
并不是。也有正常的原因,比如前一天吃了涮羊肉等高脂肪食品,第二天血液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乳糜血是一過性的,之后清淡飲食會很快恢復。
什么病會出現這種乳糜血呢?
(一)高脂血癥:脂代謝障礙(吃的太多,消耗的太少)。
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1/4甘油三酯和1/3膽固醇)和類脂(1/3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
我們測血脂水平,一般是測甘油三酯,其正常標準是不超過1.7mmol/L。
(二)乳糜管損傷:是對脂肪吸收有重要作用的淋巴管,分布于腸管和腸系膜。
(三)胰腺炎:高脂血癥極易誘發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癥的預防
這不是開玩笑,高血脂患者已經出現年輕化趨勢,保健預防不再是老年人該有的福利!
長期攝入高糖、高油食物,加上久坐不運動,人體新陳代謝會變慢,體內脂肪、葡萄糖沒有及時得到分解,就會囤積到脂肪組織和血液里,引起高血脂癥。
(一)多吃五谷雜糧(過去窮人吃的東西:吃糠咽菜),少吃含糖食品及飲料(糖果糕點、水果罐頭、含糖飲料);
(二)多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魚(三文魚、鰻魚、白鯧魚),少吃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香腸、臘腸、臘肉、肥肉、鳳爪);
(三)少飲酒,因酒精代謝所產生的熱量,若無法消耗將變成甘油三脂(TG)。
活50年和活100年,選擇哪一個不再是你愿不愿意的問題,平時不注重健康保健,活50歲恐怕都懸?關于這一點,還是要多學習學習司馬懿,他用生命熬走了所有人,成功的衛冕了一個時代!
為了多玩50年,清淡飲食、常常運動。
圖片引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盟主進行刪除!
盟主系國家臨床執業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圖片引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盟主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