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看了《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就是郭富城那個版本的。
①我為什么要來看這電影?
之前因為網紅事件,一直不看好郭富城,但是我們也沒有資格去評判別人的私生活,專心看戲就行。再加上因為春晚事件,六小齡童老師被炒得很火,所以,更加不看好郭富城版本的孫悟空。
在我所知道的孫悟空當中,第一個認識的是六小齡童,那時候年幼,第一次看見真人版的孫悟空,不能太帥,尤其是才被燒出來的火眼金睛,真的太美.
后來,依次認識張衛健版本的,還有各種孫悟空(原諒我只記得六小齡童和張衛健),不要問我為什么沒有說周星馳,周星馳的《大話西游》一直沒有看,周星星火的時候,我尚未出生,我想我以后有空會看吧。
當然,你一定問我,既然這么不看好郭富城,為什么還要過來看,難道還是因為這千篇一律的好萊塢特效的模仿秀?當然不是咯,特效在劇情面前,永遠是劇情至上,劇情在角色面前,永遠是角色至上咯,我是來看馮紹峰的~
好嘛,我承認,他的戲我看得不多,就《風云2》和《宮》(《宮》只看了一點)和《狼圖騰》(《狼圖騰》太贊了!)所以,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的顏。
②氣死人的唐僧
看過劇情版“三打白骨精”的都知道,這一集里唐僧簡直氣死人,處處冤枉孫悟空,關鍵時刻念緊箍咒,屢次放過妖精一馬,小時候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簡直咬牙切齒。
還好這部電影渾身上下貫穿了一股喜劇之風,不那么正經,看的時候會輕松一些,這個“小和尚”念緊箍咒的時候,并沒有小時候那般咬牙切齒,畢竟,他自己也流淚了。
“悟空,我念緊箍咒的時候,為師和你一樣痛……”
“悟空,你的火眼金睛能看到真相,但你的師父,看到的是心相……”
然后觀音把孫悟空指責了一通,但是你們想想,如果你是孫悟空,會不會亂發泄一通“媽的,我為了保護他,他竟然還說我濫殺無辜,他這個肉眼凡胎怎能與我的火眼金睛相比……”
什么是心相?
白骨精清楚地記得她的前世,16歲被迫出嫁,最后被說成是災星,她的怨念一直被存于心中,鮮花一沾上她就會馬上枯萎凋謝。
“施主,你為何滿臉愁容?”
我不信佛教,但我知道佛教有一句話叫“相由心生”,這句話現在已經被引用于心理學。
相由心生,即使你很難過,你再怎么掩飾,你的微表情也逃不過一些人的眼睛。
白骨精或許沒有刻意掩飾,但是唐僧立馬就察覺了,沙僧和八戒都不知道。對啊,唐僧分不清是人是妖,但他能看懂一個人的心。
人與妖的心境又相差多少呢?白骨精不就是被人類逼成妖精的嗎?
還記得大學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殘忍的短片,并說道:“永遠不要考驗人心,因為人心經不起考驗。”
是的,人心經不起考驗,白骨精已經說了。
③誰是最厲害的角色
如果你要問我,《西游記》里我認為最厲害的角色是誰。
記得小時候寫作文,大家都會從豬八戒和孫悟空里挑一個出來寫,因為這兩個比較有特點,唐僧沙僧白龍馬看起來都有些平平無奇了。
但是你們想想,白龍馬身為一個坐騎(三太子就被我說成了坐騎。。。)很少起到降妖除魔的作用,最大的作用就是能讓唐僧不那么累。
再說說沙僧,我看過六小齡童老師的《開講啦》,他有講到沙僧,沙僧沒有火眼金睛也能認出妖怪,性子踏實鎮定,但是他說話永遠是模棱兩可,經典熒屏形象就是攤著雙手,滿面愁容的對二師兄說:“哎,師父被妖怪給抓走了!”
再說豬八戒,他之所以能被很多人拿來做影視題材是因為他真的很有特點,七宗罪,他犯了“暴食”和“色欲”和“貪婪”。(對不起,大家別搞混了,“七宗罪”是天主教教義中的罪過,但唐玄奘是信仰佛教之人,我只是拿來形容一下。)
用《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里八戒的一句話形容沙僧就是“如果你不說這句話,我還真不知道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但如果西天取經,少了唐僧和孫悟空任何一個人,這個經都取不回來,孫悟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
在電影里,費翔扮演的國王對唐僧說了一番話:“沒有那只猴子,你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干不成,早就被吃掉了!”
但是,“齊天大圣”這個名號意義何在?大鬧天宮的意義又何在?沒有唐僧,那孫悟空是什么?他就是一個功夫高強的野猴子。
所以,唐僧才是引路人。
最后說一句,郭富城真的演得不錯,他的演技讓我改變了對他的偏見,就是……眼睛里缺乏一種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