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金字塔結構?
任何事物都可以歸納為一個中心論點,中心論點被3-7個論據支持
1、任一層次上的思想必須是下一層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組中的思想屬于同一范疇
3、每一組中的思想按照邏輯順序組織(演繹順序、時間順序、結構順序、重要性順序)
2、如何構建金字塔結構?
自上而下
確定主題方框 、確定主要問題、回答問題、說明情境、指出沖突、檢查主要問題和回答
1、確定主題
2、設想讀者主要疑問,也即確定你文章的讀者是誰
3、寫出對該疑問的回答
4、說明背景
5、指出沖突,即應該弄清楚在背景中發生了哪些沖突,以致引發了讀者的疑問呢
6、檢查背景和沖突是否會引發讀者提出疑問
7、證實答案的可行性,最后再填寫關鍵語句及要點
自下而上
列出要表達的所有思想要點、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得出結論
初學者注意事項
1、一定先嘗試自上而下法
2、將情境作為構思序言部分的起點
3、不要省略對序言部分的思考
4、將歷史背景放在序言部分
5、序言部分僅涉及讀者不會對其真實性提出懷疑的內容
6、更宜使用歸納法而非演繹法
3、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
演繹推理:重點在最后一步,由邏輯詞引出的結論
列出一個實際存在的現象或問題
再羅列一個相關存在的現象(第二個表述針對第一個的主語或謂語則說明他們相關)
同時說出2中現象隱含的含義(出行的問題或現象,產生的根源原因,解決問題的方式)
歸納推理:將一組有共同思想的觀點歸類分組,并概括其共性
正確定義該組(一組詞的)思想,找到能代表這組詞的中心思想
識別并剔除該組思想中與其他思想不相稱的思想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歸納推理比演繹推理更加容易理解,歸納推理不需要用戶在前后不停搜索文章邏輯,主要觀點下方極為論據(1,2,3...),論據下方為支持論據的問題(1,2,3...) 與原因(1,2,3...)
使用場景:
歸納通常用于如何做的時候(how),明確告知幾點。
演繹通常是解決為什么(why),過于復雜問題不適合用演繹法,會使得閱讀困難。
兩者的區別
演繹推理:第二點是對第一點的主語或謂語的論述
歸納思想:同組的思想具有類似的主語或謂語
4、序言的寫法
講故事的形式:情景、沖突、疑問(SCQA)
背景(S)=我們打算做X
沖突(C)=需要你們做Y
疑問(Q)=我們如何做Y
SCQA 4大要素缺一不可,但可以換位構造出不同序言樣式
分組的MECE規則
1、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相互排斥,沒有重疊
2、所有部分完全窮盡,沒有遺漏
5、結構化分析問題
1、 分析問題標準流程? 收集信息→描述發現→得出結論→提出方案
2、 提出假設:迫使自己思考產生各種可能的原因,隨后逐一排查
3 、通過結構圖(腦圖)發散,窮盡盡可能多的的可能性,分析每個問題找出出現問題的點
4 、建立結構樹,按照序列分析法 ?是否有問題→問題在哪?→為什么存在→能做什么→應該怎么做。一一展開問題進行分析
6、頁面上演示金字塔
1 突顯要點,吸引眼球,以樹狀結構視圖展示
2 多級標題法:不同層次用不同標記區分,層次越低的思想離頁面右端越近,統一層次思想用同一種表現形式(word常用段落形式)
3 畫腦圖(大腦中畫圖像或思維導圖,每次閱讀時在大腦中構建一幅圖畫)
總結
? ? ? 金字塔原理除了簡單的問題樹分解和解釋問題外,對讀者的幫助還包括對問題如何產生,影響因素如何才能被找出方面的技巧方面的傳授,還包括如何看待影響因素間關系,如何把一個空泛的問題如何演變成一個一個具體的可以解決并且在解決上有評估標準的問題。讀《金字塔原理》時,無需琢磨每一章節,每一個技巧,不理解就先放下,掌握書中提倡的邏輯的思考問題的理念才是最關鍵的,這種理念將滲透到我們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