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經過去78天。放棄才是擁有的開始。
人一生都在選擇中度過,某研究說平均每人每天要做70次大大小小的選擇,大到選擇職業、擇偶婚配、入學教育、小到吃飯做菜、清炒還是白灼~ 下午茶到底是咖啡還是茶、幾點回家用什么交通工具,這些都是要選擇的。就連我們逛市場,都要多看幾家,去選擇看起來更好的西紅柿~ ?求,天秤座的心里陰影面積。
手機平板筆記本,只要蘋果有的產品類,我就不會考慮其他品牌。為什么?因為省精力省時間,預算多少,要有什么需求,看下官網就秒定了要買的產品。而安卓機的那些細微差別而繁雜的型號大隊,各種參數細微差別的不同組合就有N多型號,進而價格也不一樣,自主判斷的因素很多,時間就浪費的多了。
周末陪家人去看家電,不論是冰箱、洗衣機、還是空調、燃氣熱水器,品牌眾多不說、型號也是超多的,各種參數、功能、專利眼花繚亂,完全失了方向。最早的預算支出也全忘了,跟著導購去看,發現全部要買最新型號才對得起花錢買的房~ 不然就是虧待自己,這個感覺讓我著實不爽。回家后又在網上看參數、看對比、因為不想花錢在那些沒用的參數和功能上。比如燃氣熱水器的抗12級大風,用不用得上?就算我家30層但也沒有這么強的風吧~ 但是導購說樓層太高會導致倒吸導致熄火,巴拉巴拉,但沒說非強抗風的能抗多少級風、到底什么情況才會有12級大風,幾率多少。然后我發現,之前的老款也是抗風的,只不過是10級,介紹中也說能抵抗強力大風,高層也不怕。但新產品為了有新的賣點,把那些并不是強需求的附加功能強化升級來提升價格展現給用戶。因為在高價格的房子面前,這些小家電的價格真的超朋友,新老款的差價也不過就是一兩千,或千八百。所以在導購推薦的時候,買家心里會覺得不差這點,買就買了,買就買個好的。可是選購的過程、花費的時間成本、還有所有電器之和的非必要的功能價格。這一年下來,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電器品類,什么時候能出像蘋果這樣的企業,可以不需要選擇或很容易就做出選擇,期待。
以后,如何去處理選擇呢?按時薪計算,花費時間所節省的價格,若低于單位時間價值,則不去比較,直接購買。另,對于已經做出選擇的事情,進行總結歸納,哪些問題再遇到,可以不糾結直接做決定;哪些問題有最快的選擇方法......如今,我才發現PMP中的經驗后總結是多么的重要,但以前學的時候,就那么聽聽罷了。學而不思則罔,有不如無。時間才是最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