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我來說相當動蕩。連我自己都沒想到,在一家上市企業做電商工作6年之久的我,2月辭職去了U公司做電商營運經理,8月,竟然再次辭職進入一家創業型小企業做跨境電商工作。
在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之間,我選擇了后者,因為我看好未來全球化的商業趨勢?,F在的我,在新的領域看到處處都是機會,苦于自己沒有積累,無法抓住,只能沉下心來慢慢學習積累沉淀。
這段時間,我想得最多的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多年前我陰差陽錯進了電商行業,這幾年隨著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行業內很多人都充分利用資源各種折騰,有自己把一家小淘寶店做大的,有開電商代運營公司的,有當電商培訓講師的,有接推廣活兒的,有跟人合作項目的……當然其中有做得風生水起的,也有做得不順的。身處其中的我,一直以來都過于保守謹慎,患得患失,并沒有想清楚自己的路要怎么走,還幻想在一個企業一個職位上一直做下去呢,現在想來還是自己的認知水平太低,格局太小,始終以一個打工者的心態工作,不想放棄部分安全感。盡管總體上來看,我還算努力,還算是在進步。
從國內電商到跨境電商,是一個不小的跨度,我是怎么想的呢?我怎么就能做到呢?
也許是憑借U公司的業務,讓我意識到其實傳統企業也開始考慮海外渠道的布局,而市場上并沒有多少家可以做這種業務的機構,我看到了機會點和未來的行業空間;
也許是當我研究電商發展史時發現其實很多我們在國內電商深感新奇的玩法在海外電商發展之初就早已出現;
也許是李笑來關于學習英語的神論斷“學不好英語就別學了,直接用”,徹底打破了我覺得自己“英語不好做不了跨境電商”的思維;
也許是年初自己無意間憑著一股勁兒沖到一家企業了解跨境電商模式開始腦海里有了一點模糊的影子;
也許是得到專欄的訂閱學習讓我以文識友結識了帶我轉行的老師,現在的合作者,從而為我創造機會進入新的行業;
……
一切來得這么突然,又這么順其自然,有時想想覺得挺不可思議的,年初我是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出自己今年會面對這樣的選擇。以我過往優柔寡斷的個性,這樣的打算我起碼得計劃一整年,覺得自己做好準備了再去轉型。現在老師經常跟我說“等你準備完美就說明這事兒的價值也沒那么大了,所以別準備了,直接干”,想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段時間,我都干了啥?
一個人帶著7歲的娃去了趟澳門游玩;
一家三口去熹樂谷度假,來回我開車;
約見了2位得到友人,第一次見面卻深感親切;
見那些一年難得見上幾次的朋友;
一個電話搞定新工作,讓家人甚至懷疑我找了個“假工作”;
從頭開始學習跨境電商業務;
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人才深感人與人的差距之大;
第一次學習使用拍大師錄音頻課程;
以培訓師的角色進行了2次專業內容的分享;
得到專欄訂閱增加到了5個;
……
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將是什么,我也不想去想太多,干,就是了。即便沒有如意的結果,折騰本身,也是一種經歷,一種財富。那么,我也會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嗯,想想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