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 背景
兩年來,用戶和我們每天都會看到這張歡迎圖,樂視網TV版2.5毫無疑問取得了很多成績。現在,TV2.5已經迭代到了2.9.13版本,漸漸地它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萬事萬物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兩年前的架構,已經很難支撐起未來的設想,在現有的基礎上修修補補已經無法解決積累已久的問題。就像老鷹挫骨斷筋而新生,鳳凰燃盡自我而涅槃,在TV2.5發展到2.9這個版本的契機,我們提出了樂視視頻3.0的策劃。
樂視視頻3.0,我們期望它是從內到外的一次徹底的重生。一個好的產品,就像一個人,它應該有一眼就能看到的外在美,也有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的內在美。重生,不僅是換個界面,不僅是修修補補,它是一個產品從最內在的戰略層面一直到最外在的視覺層面的一次變革,一次可以擔當把版本號從2變成3的一次變革。
不同于每個人都可以談論批評的好用或者不好用這種感性思維,一個產品的設計必然是從上而下的理性推導過程,下面我們將從科學的體驗要素理論出發,分層次介紹我們對于3.0的規劃。
1.2附件
思路:
交互: ?
視覺:
apk demo: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0ODc5NjE5Mg==.html
2.體驗要素理論鋪墊
關于3.0的想法,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采訪,對于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心目中的3.0是什么樣子的”,很多人給出了各種各樣的回答,有人說2.5的UI風格太過時了希望3.0顏值夠高,有人說要更加流暢,有人說希望3.0有追劇日歷等功能,有人說希望片子更全更好找,也有很多人說不出123只是說希望3.0更加好用;我們也和很多職業產品人進行溝通和討論,其中有人說要做扁平化,有人說要做角色和分級,有人說要做全球化和平臺化。沒錯,這些都是大家的idea,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用比較感性的思維方式,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我們無法從眾說紛紜的想法中找一個點入手,但是經過梳理,我們會明顯感覺到,不同的idea有不同的層次。這個新產品的設計,必定是自上而下的非常理性的推導過程。下面請看一個視頻,用來幫助我們理解產品的不同層次。
產品千變萬化,想法天馬行空,但是都會遵循他們的本質。體驗要素理論是一種設計產品的方法論,它幫助我們從紛繁凌亂的思路中理清脈絡,做出合適的決策。對于3.0重生的設計,也是基于這個理論。重生,不僅是換個界面,不僅是修修補補,它是一個產品從最內在的戰略層面一直到最外在的視覺層面的一次變革。
3.戰略層
之前總結過,TV2.5我們主要的精力投入在于用戶相關(主要是商業化嘗試)和內容分發。
從這張圖完全可以看到公司的戰略方向。今天我們也一直在談全球化、平臺化和商業化,全球化和平臺化依然是歸屬于內容分發的戰略,而商業化的戰略則是一直非常強調(畢竟需要盈利需要賺錢)。
隨著這些戰略的執行,我們漸漸遇到很多問題,內容分發和商業化過多的排擠了我們對于體驗的雕琢。我們背著巨大的包袱,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時,卻難以再安靜下來去思考產品本身。
我們希望有一種優雅的賺錢方法,一種優雅的商業模式,最終得出一句最簡單的話,做好產品,自然能賺錢,創造價值,自然能賺錢。
TV3.0必然會從戰略層出發,我們在注重全球化和商業化的同時,會把體驗放在一個同樣重要的位置。
注重體驗和全球化、商業化從來不是沖突的,后面的論述會表明,我們每個層面的體驗提升,都同時對全球化和商業化產生大幅度的助力。
世界發展迅速,我們兩年前做的2.5的架構,已經無法滿足我們全球化、商業化和重體驗的新戰略。3.0將是各個層面都重獲新生的版本,將是我們團隊做產品能力大幅度進步的版本。
針對不同層面,我們提出了4S目標,Simple,Spotlight,Smooth和Smart。
4.視覺層simple(極簡)
視覺表現層是最直接給用戶感知的層面。
2014年,伴隨Android 5.0發布,google推出了全新的設計規范Material Design,旨在為多屏終端提供一致的、優雅的、革命性的視覺和交互體驗。
而今,這項規范已經在國際上非常普及,大量的APP采用了Material Design的設計規范,在Android TV上尤其如此,此處以youtube 的Android TV版本為例,視頻如下。
目前TV2.5和Android TV在視覺風格上相差過大,為了適應國際化的需求,樂視視頻有必要采用更加符合國際規范的設計標準,同時,Material Design也非常符合我們多屏一致的要求,自身也是一款非常優秀的設計標準,3.0如果在視覺上采用Material Design的設計標準,那將是其在視覺表現層的一次驚艷的重生。
我們已經制作了幾個主要頁面的MD風格視覺demo。
5.框架層spotlight(聚焦)
6.結構層smooth(流暢、動感、扁平)
在用戶調研的結果中,我們了解到,用戶反饋最多的問題:1,內容不全或者不好找;2,使用卡頓不流暢。第一個問題,我們會在后面的層面解決,第二個問題,我們要在3.0帶來更加流暢優雅的交互體驗。
6.1流暢
TV2.5現在存在著很多的卡頓,不僅是播放,每個地方的操作都尚未達到Android TV中無比流暢優雅的標準,在很多老設備上更是卡頓明顯。以歡迎頁進入主頁為例,我們每次進入首頁是這樣子的:
我們看到,loading圈幾乎不轉,頁面加載生硬、卡頓,還有時不時就出現的彈窗,這些都對樂視視頻的交互帶來了不舒服的體驗。
對比下Android TV上的體驗,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差距。
//TODO 待插入Android TV的體驗錄屏
運行流暢、響應迅速的交互是非常能給用戶帶來愉快的感覺的,長久以來,我們埋頭于內容分發和商業化,沒有精力去做太多技術上的優化。在樂視視頻3.0中,我們將在技術優化上發力,同時,得益于新版本的Android帶來的recyclerview等新控件和新技術,我們會更加容易做出流暢的體驗。
6.2動感
交互不流暢,不只是技術原因,現存的很多設計,本身就是生硬的,例如頁面之間生硬切換,元素生硬的進入退出,總之,大量的靜態元素生硬過渡。在樂視視頻3.0中,我們計劃采用完全動感的、流暢的交互設計,讓樂視視頻動起來。
以前我們的聚合頁到詳情頁是這樣切換的
//TODO 待補充以前的樣子
得益于Android 5.0提供的Shared Element Transition(共享元素切換)技術,我們把頁面切換做出了神奇移動(一種大量運用在蘋果產品上的頁面切換動畫)的效果。
通過共享元素切換技術,我們為兩個頁面之間共享的元素(例如上圖中聚合頁選中條目的圖片和詳情頁簡介的圖片)添加了平滑的關鍵幀動畫,讓頁面切換不再是生硬的過渡,從視覺和思維上都保持了連貫性。
6.3扁平
樂視視頻2.5被反饋最多的問題是內容不足或者不容易找到。如果某個影片確實沒有,這個屬于內容建設的工作,此處不討論,但其實我們還是有很龐大的內容庫,影片不容易找到,跟交互設計的層級多、復雜度高密切相關。
我們發現無論是搜索影片還是切換頻道等關鍵操作的路徑都過長。
我們致力于幫助用戶最快得達到他們想要的地方,因此,我們參照google推薦的規范,設計了全新的導航方式。
Google的Android TV交互標準大大提高了導航的效率,也非常符合前面說的聚焦原則。
7.范圍層smart(分眾、智能、自定義)
從視覺層到框架層到結構層,我們正在一步步從淺入深從外到內去考慮樂視視頻3.0。相比于前面都是用戶更容易看到的層面,我們正在越來越接近一款產品的靈魂。
一直以來,TV2.5給任何用戶呈現的都是一模一樣的,甚至是推薦也都是一模一樣的,一千萬人眼中也只有一個TV2.5。
電視是一個用戶相關性相當強的場景,不同的用戶不同的角色有著千差萬別的偏好。目前,我們鋪滿屏幕的標簽、類別和影片中,每個用戶只會心儀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可以用“有效命中率”來代表這件事。分眾的價值非常明顯,100個用戶里面只有1個肯掏錢,是完全比不過10個用戶里4個肯掏錢。
其實,在過去的時間,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分眾的重要性,我們在戰略級別的高度提出了“樂視兒童”這個項目,我們最近也在推行用于精準商業化投放的“觸達體系”。
對于會員用戶來講,由于他關注的內容只是全部內容的一小部分,他不關注的卻一直充斥在眼前,那這樣的話,用戶的會員價值感就不夠強烈。
樂視視頻3.0,將成為一個非常“smart”的版本,它能夠非常聰明得觸達用戶的內心。如何能做到smart?沒有任何信息元素作為基礎,必然是盲目,所以,我們需要多個維度的信息幫助我們做到“smart”。這些維度包括角色(極其重要)、偏好設置、歷史記錄等等。
//TODO 畫對比圖,一個盲目,一個基于很多元素
7.1角色系統
前面說了,公司把樂視兒童放到了很高的戰略層面,這是分眾策略的一個具體表現。兒童,是電視家庭用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當然,電視的用戶中不止有兒童這個角色,還有老人、爸爸、媽媽等角色,也可以自定義角色。
目前,NetFlix已經支持角色系統。
我們設計了大致的角色選擇頁面作為參考,如下圖:
角色本身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信息,不同的角色傳達著他們天生帶有的偏好屬性,是我們做分眾的重要依據。同時,我們還允許每個角色設定他們的偏好和口味。
7.2自定義
以頻道墻為例,在TV2.5里面,用戶需要被動得接受所有的內容,無論他是不是喜歡。對于某個用戶,頻道墻里有XX個頻道,但數據顯示除了某幾個頻道,其他頻道幾乎完全不看,而這些頻道卻長期占據重要的位置。有的用戶喜歡某個頻道,而這個頻道可能再比較靠后的位置,那么這個用戶就不得不每次費大力氣找到自己喜歡的頻道。
依然是遵循聚焦的原則,樂視視頻3.0中,我們會在重要的位置支持用戶的自定義功能。在主頁的側邊欄導航里,用戶可以增加或者刪除制定的欄目,可以調整順序。
7.3智能推薦
我們的運營,一直以來是官方讓用戶看到什么,他們就只能看到什么,現在,我們希望做到,用戶想看什么,我們就能給他看什么。
得益于前面的角色、偏好和自定義等功能提供的信息,我們可以做到精準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