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都說是人工智能的時代即將來臨。
隨著科技手段日益擴大,人們對于數字化信息和網絡渠道有很大的依賴感。從當初的中關村,到如今的線上知識付費平臺的崛起,無疑不在提醒我們,這個時代,以及未來,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我們年輕人發起挑戰。
面對這個彈指間,成敗論英雄的態勢,我們,是沖,還是不沖呢?
記得在幾年前,無意中看到吳曉波寫的書《激蕩三十年》,關于很多商場中的大咖級別人物,從一窮二白,如何一步步抓住商機,在大浪淘沙中,勇猛殺出重圍,發展成今天,令年輕人無限向往和羨慕的商界金字塔尖居住的“梟雄”。
其中有柳傳志、馬化騰、馬云等成功典范,也有牟其中,史玉柱、姬長孔等悲劇英雄的落幕。
或許看到此處,似乎感覺與主題偏離很大。
但并非如此,如果感興趣的朋友,身臨其境去看待這本書,感受中國幾十年的企業發展變化,人力大戰到機器大戰,再到網絡大戰,會覺得猶如摸索著一幅十分震撼的歷史長卷,赤裸裸地呈現在眼前。
如果把前面的人力大戰,機器大戰,比作身體力行的角逐。那后面的網絡大戰,是一場思維與速度的比拼。
曾經激動人心的商場博弈,慢慢走出歷史舞臺,迎來的是許多人,利用網絡付費平臺,輕而易舉地賺取人生的N桶金。
微信、微課、訓練營、培訓班,線上講座,一切以網絡為基礎背景而出現的軟件付費知識平臺,讓更多人,從幕后走到臺前;
公眾號、淘寶、網絡公開課、喜馬拉雅視聽等,具有宣傳營銷手段的轉發共享資源,使得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商戰中的佼佼者;
那真的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其實不然,這需要靠個人的知識底蘊和對商機發現的靈敏度,還有面對機器后的網絡付費觀眾,提出各種層次不齊的問題,給予或提供服務的態度和價值。
這就好比,一個很容易跨進的門檻,但想要再邁出來,卻難于上青天。
有時在跨與不跨之間徘徊,最好的機會悄然消逝。請原諒它的快速成長,請原諒它的無情與冷漠。
既然如此艱險,又為何要迎難而上呢?
第一,快速成功
第二,抓住關注群眾
第三,體現個人價值,不在局限于“我不行”的困惑中
第四,縱然失敗,至少曾經擁有過的驕傲
對于上面的理由分析,其實很好理解。
第一,快速成功。
在這里,我對成功的理解,不是成為千萬富翁或者商界大咖。而是對自己的華麗轉身的蛻變。
我有一位朋友,寒窗苦讀數十載,好不容易能進入三家醫院,通過辛勤勞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可是,每月的固定工資和微薄獎金,讓他在愛人、孩子面前望而卻步。
房貸、車貸、嗷嗷待哺孩兒的養育經費、父母的治病錢,哪樣不是命運扼住了他的咽喉。
事業單位雖然穩定,卻也看不見終點,一如既往的生活,令人喪失生活下去的信心與渴望。
突然,他發現網絡付費知識平臺的商機。
先是利用直播平臺,微信公眾號,堅持寫文與直播,還有開展免費公益講座,打開人氣市場。
再通過人脈關系,與其他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創建自己第一個網絡付費知識分享課。
一年時間,他從一位辭職后,被家人和朋友嫌棄的“夢想家”,轉變成“實干家”。這,何嘗不是快速成功,一次華麗轉身?
第二,抓住關注群眾
網絡上的直播節目、網紅明星越來越多,雖然有種千篇一律的感覺。但這些人的出現,正說明,我們需要被人關注和關注他人。
求關注度,是人們內心所向往的渴望,再內向的社會交際障礙患者,也同樣幻想成為明日之星,只是雙重矛盾在腐蝕心中的火苗,變相為另一種“我不需要”的面貌和行為。
心理學上,把求關注度的行為看作是群居動物的共同屬性。
網絡,是一個很容易吸引他人眼球,抓住關注群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完全能用一種很簡便的方法即可達成。但當這種數量從1到幾千、幾萬倍的增長,卻需要更多的營銷手段來支持。畢竟世界那么大,可別人眼中關注他人的事情只僅僅百分之一不到。
百分之一,也代表著現實社會中不可能完成的人數擴大到,令你無法想象的高度。
一張照片,一個事件、一句話,哪怕一篇文章,如狂風般掃過“朋友圈”,微風般拂過“幾分鐘后”。
第三,體現個人價值,不在局限于“我不行”的困惑中。
經常把70后、80后比作不敢想的老者,把90后、00后比作敢表達自我的弄潮兒。
這個觀點,我不敢茍同。
不敢想,是一種深思熟慮后產生的結果。可,一旦時機成熟,卻是鳳凰涅盤重生的絢麗。
雖是如此,大部分仍是活在父母的期望和規律的人生軌跡下的“無奈者”,等到想要拿起銳利尖刀,大刀闊斧時,已是不惑之年,沒有當初的年少輕狂。
“我不行”,是作為80后的我們,習慣用的借口和逃避理由。
網絡付費知識平臺的誕生,讓我們看到希望。
不用走在專業課程的尖端,只需用自己多年所學知識的九牛一毛,加上工作經驗,就能開始一場別樣多彩的課程。
2017年,我在網絡付費平臺,花費將近1萬元。
大多是在工作專業之外的興趣課程上,有舞蹈、畫畫、心理學、寫作課、思維鍛煉等等付費知識內容。
很多同事或者朋友,問我,這樣,值得嗎?
或許是年少時,埋首于書本,無法觸摸其他新鮮事物的“青春”紀念。
或許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之外,豐富多樣的世外桃園。
或許是自我價值的進一步成長與探索。
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在否定那句“我不行”!
I can belive I can fly!
在默默學習中,忽然建立信心,成為網絡付費知識平臺,分享資源的大家庭中一員,體現個人價值。不再著眼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生活。
哈哈,想想,也是美滋滋的事情~
第四,縱然失敗,留下至少曾經擁有過的驕傲
網絡知識付費平臺的多樣化,在想要成功的路上,沒有特色和強大的營銷手段,及人脈資源,很容易敗下陣來。
滿懷信心的努力,每天認認真真的備課,犧牲無數個人時間的答復。
突然,某一天,失敗了。
這種慘敗的景象,好似,波濤洶涌的海浪,褪去后的黯然,沒有聲音,剩下的盡是沉默和孤獨。
沉默,是因為有過高潮的歡呼聲。
孤獨,是因為離開網絡,回歸現實的寂寞。
比如,
前一天,因自己寫的文章,無意中成為人手傳閱的爆款文,專欄約稿接踵而來。(PS,本人沒有此類體驗,只能YY幻想下)。
今天,因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閱讀數量以個位數為頂。
曇花一現的美景,曾經是否出現過呢?連自己都開始懷疑,當初的堅持,是否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