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讓歪果仁欲仙欲死的餐廳年賺100億,卻宣稱永不在中國開分店

全球規模最大的中式快餐連鎖是什么?不是真功夫,也不是大家樂,不二叔告訴你們,其實是美國的熊貓快餐。

1600多家餐廳、23000多名員工,年營業額超十億美元......目前,熊貓快餐幾乎每周還都有三家新店開張,遠遠超過本土快餐巨頭漢堡王的開店速度,在快餐巨頭林立的老美,熊貓系直接干成了美國最受歡迎的連鎖餐廳。

話說熊貓餐廳到底有多牛?今兒不二叔就來扒一扒,這家火遍全球的中式快餐連鎖第一品牌!

十年靠“巴結”顧客賺錢

30多年時間,創始人程正昌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把熊貓快餐從一家小餐廳擴展成了擁有1800家分店的美國最大中式快餐連鎖店。

程正昌的父親程明才,曾是蔣介石的廚師。出身在大廚家庭,程正昌在美國從大學到碩士念的是數學,但他覺得“讀什么不重要,讀書就是學習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正是憑借這種學習精神,他打造出了中式快餐王國。

1973年,程正昌取得數學碩士學位,卻一心想著為父親開一家屬于自己的餐館。后來他聽說市里一家飯店要倒閉,立刻勸父親開餐廳,全家湊了6萬美元,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了一家名叫“聚豐園”的餐館,他做經理,母親和父親做廚師。

早期多數華人在美國生存,主要的方式就是開餐廳。雖然門坎較低,但要能做大卻不容易。聚豐園起初也經歷過一段慘淡經營時期,他永遠記得這畫面,有一天晚上八點的用餐時段,整個餐館是空的,一個客人都沒有。

學霸程正昌的倔脾氣上來了,“去想怎么對客人好一點,讓他們再回來,不但再回來,還要在外面說我們不錯,介紹人家來。”于是他決定討好巴結客人,用誠意與耐心養出生意與客戶。

例如若有一桌客人用完餐,他就主動再加兩個菜送上去,讓對方感到驚喜。或是有客人因為沒位子而離開,他就追到停車場去道歉,并詢問對方是否愿意稍等一下,然后送上飲料。甚至到今天,有些三十多年前的老客人,在路上碰到,他也能叫出名字。

陳皮雞成為爆款,刷新對正宗中餐的認知

當年滿腦子生意經的他煞費苦心,他認為,什么事情要做大,都要有一些跟人家不一樣。當時中國城和華人區內的中餐廳,多以華人為主要客層,但他明確定位要瞄準美國人。“在美國的中國人畢竟是少數,做美國人的生意,才能把事業做大。”

因此,熊貓快餐以美國人的喜好為切入點,他發現,美國人會吃中國菜,就是要來吃傳統的,所以絕對不能把中餐西化,要保留中國菜肴的傳統特色,但口味上則要調整。

于是他抓住美國人最喜歡甜酸且略帶一點辣的口味,做出符合他們飲食習慣的菜肴,又同時滿足了美國人吃中餐的欲望。

據說,熊貓快餐最受歡迎的“陳皮雞”竟然就讓美國人吃得七葷八素,為這道菜貢獻出百分之三十的營業額。讓我們來看看美國人到底有多愛Panda Express:

Alexis說:食物簡直太棒了。我點了陳皮雞和炒飯,太贊了,份量超級大,但我全部吃完了。服務超好,食材又新鮮,你必須得來試試!!

Sweet<3說:不,我不喜歡熊貓快餐!我愛死熊貓快餐了!!!他們有最好的腰果甜酸雞,撈面,炸蟹角,炒飯和蛋卷,遍地都是!!!!

有些中國人吃了熊貓快餐表示這不是真正的中餐,可是誰在意呢?熊貓快餐對了外國人對于正宗中餐的認知,賣得出去就是一種成功!現在熊貓快餐還在努力全球擴張,可是他明確表示不會在中國開張,中國競爭太激烈了,想想這好像還真沒有這個必要。

數學碩士+電子工程學博士=熊貓式管理

程正昌和蔣佩琪這對夫妻檔,一個是數學碩士,一個電子工程學博士,如此組合為熊貓快餐平添了幾分傳奇色彩。當然,更重要的是,熊貓的經營管理因此與中國城的華人餐廳,甚至同時期的其他快餐品牌都有了很大不同。

身為電子工程學博士的妻子蔣佩琪,設計了一套軟件系統,可以自動追蹤庫存、自動添購食材、管理浪費問題。她給這套系統命名為“熊貓自動工作站”,還申請了專利。在上世紀80年代,熊貓是美國最早使用電腦管理的餐廳之一,也是唯一使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中餐廳。

蔣佩琪除了建立信息系統外,也研發人力資源軟件、財務規畫與利潤分享制度,建立穩定的后勤系統,“我思考程序、系統,他有遠見、夢想,”蔣佩琪劃分出兩人的分工。

如果說人們關注熊貓集團,

是因為其快速的擴張速度,

那么其獨特的經營模式,

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點所在。

不二叔認為,

中餐西化反而并不能討好這些外國消費者,

恰恰相反會使這些消費者失去再次消費的欲望。

與此同時,

從廚房設計、菜單安排到前廳管理

熊貓快餐的每個環節都力求系統化、條理化,

無不透著管理的智慧。

這些經營邏輯的靈活轉化與應用,

用于其他行業同樣適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