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周末去公園,小孩兒要玩沙畫,剛坐下,身后一雄渾男高音響起:有點耐心行不行?我告訴你,做事情就要有耐心,沒耐心什么事都做不成!
隨后傳來的,是小孩兒的哭聲,很壓抑,很委屈。
“哭什么哭?連這個都畫不好還哭?房子有綠色的么?有綠色的么?看你畫的這是什么玩意兒!”
我忍不住回頭看了一下,一個中年男人摟著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坐在沙畫桌前,男人方臉、寸頭,身材和神情都很彪悍。
隨后的大約半個小時,從身后傳來的高聲斥責聲不絕于耳。
沙畫桌旁邊,是公園的提示電子屏,明確標明這里屬于音量限制區,不許喧嘩,音量好像是限制在60分貝左右。
匆匆一瞥,沒看清小孩兒的相貌,感覺他一直深低著頭,說話也是很怯懦的小小聲。
好像身后這對父子畫完沙畫了,小孩兒很小聲地跟父親解釋著什么。這位父親依然很大聲,口氣卻很高興:你畫的是莫斯科紅場啊!不錯不錯,畫得挺好,走,爸爸帶你去吃好吃的去。
總算安靜下來了,長舒一口氣。
心中不免暗暗為這個小男孩惋惜,攤上這么一個爹,真是倒八輩子霉了。
? ? ? ? ? ?(2)
才安靜了一會兒,旁邊又是一陣吵鬧聲。忍不住回頭看,原來是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去招惹坐在童車里的小朋友,不知前因后果,只聽到童車里的小朋友哇哇大哭,七八歲的男孩兀自手腳不閑著,好像多動癥一樣。
推著童車的家長很煩的樣子。一中年女子向七八歲的男孩走來,看樣子是這個男孩的媽媽,我心中不由一動,暗自揣摩,憑這個男孩的表現,他媽媽絕對不是和顏悅色教育兒子的主。
果然不出所料,中年女子還沒走到近前,就伸著胳膊用食指指點兒子的頭,恨鐵不成鋼各種斥責之聲不絕于耳。
那個七八歲的男孩呢,一副麻木的樣子,顯然,他已經習慣當眾挨罵了。
不知在哪里看到的育兒心理,說是教育孩子要像春風化雨,你越是天天狂風暴雨,孩子越是叛逆。就是惹禍,看你家長氣急敗壞的反應。
這對母子的相處模式顯然也是常態化了——兒子惹禍,媽媽痛斥,循環往復不絕于縷。
至于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目了然。
(3)
我家小孩從香港迪斯尼回來,帶著新買的米老鼠氣球去跟小伙伴們玩兒。
氣球用繩子拴著,繩子另一頭還有一個沉甸甸的吊牌,免得繩子從孩子手中脫落,氣球被風吹走。
這個氣球是立體的,很精致,憨態可掬的米老鼠形象著實惹人喜愛。幾個小朋友都圍上來玩氣球。
一個比我兒子高半頭的胖男孩過來,一把扯斷繩子,捏著繩子的手指隨后松開,任由氣球隨風飄遠。
看我兒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那個胖男孩淡定地說:我給你買一個。
當聽說,這個氣球是在香港買的,花了170港幣時,胖男孩再也不說給買氣球的話了,轉身,離開。全程,陪伴他的老太太什么都不說,就跟不知道這件事一樣。
隨后幾天,經常看到胖男孩欺負比他小的小朋友,別的小朋友騎自行車,他把自行車橫在必經之路上,小朋友們不敢越過他的自行車,只好都停車觀望。
如果誰敢把他的自行車挪開,胖男孩就氣勢洶洶責問,是誰挪了他的車?這是他的地盤。
要不,就朝著騎車路過他旁邊的小朋友打一拳。小朋友們都躲著他,看不到他有玩伴。
每天,都能看到類似的事情,照看他的老太太一直坐在遠處,不聲不響。
我以為,這個老人家可能是性格比較軟弱,不敢管這個孩子。后來發生 的事情證實,我錯了。
又是一天,我兒子和同學踢球,這個胖男孩跑來踢球,把我兒子擠到一邊,我兒子拿著一把很小的玩具手槍(不能裝子彈那種)指著他,胖男孩應該是練過跆拳道,連續用旋風腿朝我兒子踢。
當時,我兒子是騎在自行車上,誰都能看出來,胖男孩要是把我兒子踹倒了會摔得很重。
這時,陪胖男孩的老太太過來了,我以為,她會教育自己的孫輩不要踢小朋友,畢竟摔倒在水泥地上還是很痛的。而且,她的胖孫子比我兒子高很多。
不料她氣勢洶洶指責我兒子:怎么能拿手槍指著別人呢,這是不禮貌 的你知不知道?
見我在旁邊冷眼看,老太太才住嘴,牽著孫子悻悻地走了。
原來如此,一切都明白了,難怪胖男孩欺負小朋友從不考慮后果,有這樣的老人家做榜樣,胖男孩只能是有樣學樣。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不信,你看看身邊,那些熊孩子的家長是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