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個維度中,因為前期階段,我們收集到的數據不僅僅是定量的分析(數據,每個月增長多少用戶),還有定性的分析(用戶評價的傾向)。如果定量的數據難以獲取,在前期也可以通過定性的數據來評估競品。
增長:Growth
Growth 對應的是增長速度。我們可以抽取一段時間,比如一周,然后記錄下對應產品使用人數情況的變化。
對于線上的產品,我們可以通過比如社交網絡關注數/產品使用人數/APP下載數等數據變化情況獲得。比如在線教育的產品,很多時候可以直接觀察到對應課程的報名人數。
如果是線下的產品,我們可能可以從對手近期舉辦的線下活動的參與人數,然后乘以行業對應的轉化率來估計一個大概的數量,比如A公司從事保險服務,主要通過每個月舉辦的公益保險講座進行拉新,你評估參與人數500人左右,按照10%的轉化率,你可以初步計算出每月付費用戶增長量在50人左右。
規模:Size
Size 對應的是企業規模,也就是對手擁有多少的員工。一般可以通過2個方法查詢:
國家企業信息公示:大型的企業會設立對應的企業規模信息公示,小企業可能沒有,但是如果有信息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招聘/融資網站: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成熟的企業,融資/招聘都是需要經歷的環節,而在網絡進行融資和招聘,都需要填寫對應的企業規模信息,所以利用拉勾、獵聘等招聘網站,或者IT橘子等垂直行業數據庫都比較容易找到企業的相關信息;
融資:Financing
如果企業有充足的現金流,也就是盈利能力很好,如果他們發現對手的突起,很容易利用資本優勢快速進入。關于現金流,如果企業有公開的融資記錄,可以通過媒體報道,或者國家企業信息公示查看對應的股東和股本變化情況,如果沒有公開信息,這一部分就只能通過公司的盈利能力來評估了,比如對于訂閱型的課程產品,年費3000元,目前用戶為500人,那么對應的收入就是150萬(3000 x 500)。
他們很容易找到你的
燒錢率:Burn Rate
Burn Rate 對應的是燒錢率。對于大部分的企業,人力資源的消耗是大頭,如果公司規模大(Size),對應的燒錢率比較高。我們可以通過公司規模 x 平均薪酬(招聘網站公開信息/行業平均水平)來獲得粗略的估計。對于不同的行業還有其他更為明顯的支出(比如餐飲的租金和材料成本),,這個可以根據情況做調整。
我用了大魔頭這些字樣來形容各個機構,但實際上搞這行的,客觀上來看都是不怎么牛B的大公司,大家無非就是以此為職業或者更多的是為副業,賺賺錢罷了。
用戶評價:Customer Sentiment
用戶評價可以做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分析。
定量分析:我們可以隨機抽取百度搜索/微博/知乎等平臺的評價的前面2頁,統計出正面評價和負面評價的占比,這是定量的部分。
定性分析:我們可以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找出正面評價中被提及比較多的關鍵詞,和負面評價提及比較多的關鍵詞,做一個綜合的用戶評價取向。比如對于教育產品,正面評價可能多是講師質量高,效果顯著,負面評價服務不到位等等。
營銷策略:Marketing Strategy
SEM:百度搜索一下對應的關鍵詞,是否出現對應的廣告?比如當我們搜索「新媒體培訓」的時候,第一條廣告是否跳轉對手的官網?
內容營銷:通過撰寫優質的文章,發布到博客/社交平臺來獲取流量;
SEO:通過優化關鍵字來獲取流量,比如當你搜索「手繪課程」的時候,他們的產品或者博客內容是否出現在搜索引擎結果頁的前面?
線下活動:通過發傳單、線下活動等方式進行營銷;
聯盟營銷:每個用戶都是銷售,當一個用戶推薦其他用戶加入就會有對應的產品銷售提成;
獲取用戶的方式來來去去就10-15種,但你每個企業人力有限,所以會集中使用1種方式。
企業愿景:Future
Future 是企業的使命和愿景,可能兩個競品目前的狀態相同的,但是愿景不同也就意味著他們最終會變成不同的產品形態,這也就是意味著如果是大的企業,當他們拋棄原來的市場的時候,你可以去及時的占領。比如,多說評論插件因為業務調整停止服務的時候,搜狐暢言就可以順利的搶奪這部分站長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