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手機上看見一則新聞,說的是竇靖童去探望王菲,我才知道王菲又要開演唱會了,最近正在彩排。
雖然我不是什么瘋狂的粉絲,作為我最喜歡的女歌手,我還是很希望有機會去聽一場她的演唱會。
這次王菲的官方票價分為三檔:1800元、5800元、7800元,但是開通售票后門票秒售罄,經過黃牛轉手后門票一路飆升,從幾千到幾萬,甚至幾十萬上百萬,令人瞠目結舌。
我不知道作為一個歌手,一個明星開演唱會,然后粉絲去捧場,這樣一個大家都喜聞樂見的事情,到現在發展到一張門票能抄到上百萬,我是無法理解,我也相信很多人都無法接受。
可能對于有錢有閑的人來說,這就是社交貨幣,有人愿意出錢買就行了,這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用不著普羅大眾去操心會不會有價無市。
06年的中國經濟真的很難,這是我周圍所有做生意的朋友共同發出的聲音,尤其是年底貨款收不回來,員工發不出工資,貸款已經終止,連銀行都在跟企業搶老百姓的錢。
歷史早就告訴我們,經濟越是陷入困境,文化娛樂行業的機會就越多。
現在制造業困境,東莞工廠倒閉潮,超市關門實體凋零,剛剛過去的股災,開網店的一樣不好過,各行各業都在勒緊褲袋一起共度難關的時候,唯有娛樂行業在風生水起。
文化娛樂行業的崛起我們喜聞樂見,這是自由市場經濟的產物,我們也希望中國可以不再只是一個制造大國,還可以在國家上輸出更多的文化軟實力。
只是自由的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在沒有任何干擾,沒有規則的情況下,人性貪婪會讓市場經濟走向瘋狂的泡沫,直到灰飛煙滅。
還記得那場郁金香泡沫嗎?
荷蘭的郁金香投機是有據可查的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泡沫經濟案例。當我們觀賞美麗嬌艷的郁金香時,卻很少有人想到在三百多年前,郁金香花居然給歐洲經濟帶來一場軒然大波。
郁金香原產于小亞細亞。16世紀中期被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當時在崇尚浮華和奢侈的法國,很多達官顯貴家里都擺有郁金香,作為觀賞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到17世紀初期,一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而富人們也競相在他們的花園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種。
到17世紀30年代初期,這一時尚導致了一場經典的投機狂熱。人們購買郁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的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并因此獲利(這種總是期望有人會愿意出價更高的想法,長期以來被稱為投資的博傻理論)。
1635年,一種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種單株賣到了1615弗羅林(florins,荷蘭貨幣單位)。如果你想搞清楚這樣一筆錢在17世紀早期荷蘭的經濟中是什么價值,你只需要知道4頭公牛(與一輛拖車等值),只要花480弗羅林,而1000磅(約454公斤)奶酪也只需120弗羅林。
可是,郁金香的價格還是繼續上漲,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種的郁金香(當時的荷蘭全境只有兩株)以4600弗羅林的價格售出,除此以外,購買者還需要額外支付一輛嶄新的馬車、兩匹灰馬和一套完整的馬具。
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名稱所喻示的一樣脆弱,當人們意識到這種投機并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時,總有人會清醒過來,這個時候,郁金香泡沫就該破滅了。在某個時刻,當某個無名小卒賣出郁金香——或者更有勇氣些,賣空郁金香時,其他人就會跟從,很快,賣出的狂熱將與此前購買的狂熱不相上下。于是,價格崩潰了,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個萬劫不復的大崩潰中傾家蕩產。
通過郁金香泡沫,歷史給我們的啟示:
1、博傻理論:大家都在賭會有人買走自己手上的郁金香,只要你不是最后一個,那你就是個聰明人。
2、分清價格和價值。華爾街有句話:價錢是你支付的,價值是你得到的。所以你看到的需要你掏腰包的標價就是價格。
3、如果要投資,確定你的原則。如果你要博傻,那你就要時刻掌握市場的心里,當然你不要等所有人懷疑了才離場,這時你已經離不了了!
這三段話送給所有的朋友,也送給我自己!
16年馬上就要過去,17年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祝福我們在這個黑天鵝滿天飛的世界里投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