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天
一直在聽蔣勛,今天聽他講明清美術(shù)史時說到一句話“對西方美術(shù)保持一種健康的態(tài)度,這種健康是說你對這種畫法保持一種好奇,他這樣畫跟我的畫法有什么不同……”,他提到的這個好奇讓我心有感觸。
《文心》中講過觸發(fā),觸發(fā)在我看來就是時刻保持好奇心,解放對自己的各種束縛,讓思維自由穿梭,把眼前所見與心中所藏連接起來,這種連接就是觸發(fā),是靈感的起始。
好奇心最強的通常是兒童,最弱的是老年人。對世界的好奇更像是一種生命力的體現(xiàn),熱愛才會好奇,想融入其中才會想要了解。所以放任自己去探索世界時,總會帶來別樣的體驗。
很早以前曾去過一趟南寧,待了3天,正事兒做得怎么樣已經(jīng)完全沒印象。但在那里走回頭路的情節(jié)卻記得特別清楚!那時手機導(dǎo)航還沒開發(fā)出來,迷路其實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兒,但那天我突發(fā)好奇心,想看看本地人的生活,就隨便選了一個小巷子走進去,看每一家晾曬在外的衣物,看他們的房子,看小巷彎彎繞繞的不知道要通向哪里,到最后卻走進了死胡同,然后懊惱著原路返回。過了這么久,當(dāng)時的心情卻還都記得,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去做事兒,體驗真是相當(dāng)深刻。
如今被瑣事纏身,常處于疲于應(yīng)付的狀態(tài),好奇心只能藏著壓著。
幸運的是平常還有云可以看,變幻莫測的天空總會讓我看到不一樣的色彩,不一樣的圖案,感受每天不一樣的美麗。
下班前對天空的期待大概是我僅存的好奇心了吧。